主中心
数据仓库
当前位置:首页-数据仓库-病害

水仙线虫病

作者:水仙 来源:Chinese narcissus nematode 发表时间:2007-07-19 点击:
【字号:   打印
病害中文名: 水仙线虫病
病害别名: 没有别名信息!
病害英文名: Chinese narcissus nematode
病原信息:
病原中文名:堆肥生滑刃线虫
病原学名:Aphelenchoides compositicola Franklin
分类地位:线虫门侧尾腺口纲垫刃目滑刃总科,滑刃线虫属,堆肥生滑刃线虫
病原介绍:雌线虫蠕虫形, 细长,412~614μm, 环纹较细, 唇区略高, 前端较平且缢缩明显。口针长约11μm, 细长。基部球小, 中食道球卵圆形, 食道腺叶状位于肠道的背面。排泄孔位于神经环附近。阴门横裂, 位于虫体中后部。阴道向前斜伸,1个卵巢。卵母细胞排列成单行。后子宫囊呈宽囊状, 肛阴距离是尾长之4倍。肛门显著。唇稍突起。尾末端钝圆呈圆锥状, 腹面具粗短尾突1个。雄虫小于雌虫, 尾部钩状。 1个精巢, 精原细胞排列成单行, 交接刺基部宽大弓形, 长为 21μm, 尾部具3对乳突 , 位于尾中部或尾端。尾末端钝圆锥形, 腹面具尾突 , 尾长是肛胫 2~3倍。
病原图:没有病原图信息!
寄主信息:
寄主中文名:水仙
寄主英文名:polyanthus narcissus
寄主学名:
侵染部位: 鳞茎、根、叶
症状图:
病害症状: 线虫为害水仙鳞茎、根及叶。染病鳞茎常呈红褐色腐烂。根呈水渍状变褐, 散发出臭味。病株生长势衰弱, 致地上部叶尖干枯, 不开花或少。发病严重的, 全株腐烂死亡 , 尤其是幼苗腐烂较重。每年11月下旬至翌年5月时有发生。
发病规律: 病原线虫在病鳞茎内或土壤中越冬或越夏, 早春易发病。尤其是低温阴雨后转晴或气温骤升发病重, 造成地下部根茎损伤。这时土壤中的镰刀菌也乘机侵入, 加速鳞茎的腐烂和死亡。
预测预报:
病害分类: 真菌
防治办法: (1) 严格选用无病种球, 防止带病种球进入无病区。 (2)发现病株及时拔除, 集中烧毁。病株四周土壤每平方米施用40%五氯硝基苯粉剂7~9g, 进行土壤消毒。(3) 必要时喷淋80%棉隆粉剂500倍液, 也可在根部施用10%克线灵(Nemacur) 每平方米10~20g, 防效较好。
为害情况:
没有为害情况信息!
总体描述: 症状 线虫为害水仙鳞茎、根及叶。染病鳞茎常呈红褐色腐烂。根呈水渍状变褐, 散发出臭味。病株生长势衰弱, 致地上部叶尖干枯, 不开花或少。发病严重的, 全株腐烂死亡 , 尤其是幼苗腐烂较重。每年11月下旬至翌年5月时有发生。 病原 Aphelenchoides compositicola Franklin 称堆肥生滑刃线虫。 雌线虫蠕虫形, 细长,412~614μm, 环纹较细, 唇区略高, 前端较平且缢缩明显。口针长约11μm, 细长。基部球小, 中食道球卵圆形, 食道腺叶状位于肠道的背面。排泄孔位于神经环附近。阴门横裂, 位于虫体中后部。阴道向前斜伸,1个卵巢。卵母细胞排列成单行。后子宫囊呈宽囊状, 肛阴距离是尾长之4倍。肛门显著。唇稍突起。尾末端钝圆呈圆锥状, 腹面具粗短尾突1个。雄虫小于雌虫, 尾部钩状。 1个精巢, 精原细胞排列成单行, 交接刺基部宽大弓形, 长为 21μm, 尾部具3对乳突 , 位于尾中部或尾端。尾末端钝圆锥形, 腹面具尾突 , 尾长是肛胫 2~3倍。此外, 绒毛团茎线虫、根腐线虫等也是该病病原。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原线虫在病鳞茎内或土壤中越冬或越夏, 早春易发病。尤其是低温阴雨后转晴或气温骤升发病重, 造成地下部根茎损伤。这时土壤中的镰刀菌也乘机侵入, 加速鳞茎的腐烂和死亡。 防治方法 (1) 严格选用无病种球, 防止带病种球进入无病区。 (2)发现病株及时拔除, 集中烧毁。病株四周土壤每平方米施用40%五氯硝基苯粉剂7~9g, 进行土壤消毒。(3) 必要时喷淋80%棉隆粉剂500倍液, 也可在根部施用10%克线灵(Nemacur) 每平方米10~20g, 防效较好。
(责任编辑:WangQ)

上一篇:水芋病毒病

下一篇:水仙欧氏菌软腐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