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中心
数据仓库
当前位置:首页-数据仓库-病害

食用大黄轮纹病

作者:食用大黄 来源:Rheum leaf spot 发表时间:2007-07-19 点击:
【字号:   打印
病害中文名: 食用大黄轮纹病
病害别名: 没有别名信息!
病害英文名: Rheum leaf spot
病原信息:
病原中文名:大黄壳二孢
病原学名:Ascochyta rhei Ell. et Ev.
分类地位:真菌界半知菌类腔孢纲球壳孢目,壳二孢属,大黄壳二孢
病原介绍:分生孢子器散生在叶面 , 褐色 , 近球形 , 大小 93~144μm。分生孢子圆柱形 , 初单胞 , 后中央生 1 隔膜 , 无色 , 大小 7~12 × 3~3.5μm。
病原图:没有病原图信息!
寄主信息:
寄主中文名:食用大黄
寄主英文名:
寄主学名:
侵染部位:
症状图:
没有症状图信息!
病害症状: 叶片染病 , 初生褐色小斑点 , 后扩展成红褐色大斑 , 直径 1~2cm, 有同心轮纹 , 病健交界不十分明显。后期 , 病斑上生出黑褐色小粒点 , 即病原菌分生孢子器。病情严重时 , 病斑破裂 , 叶片枯死。
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在病斑上或大黄的子芽中越冬 , 种子和土壤中的病残体也带菌。翌春条件适宜时 , 产生分生孢子 , 借风雨传播进行初侵染和多次再侵染。夏秋多雨、叶面露水大 , 有利于该病发生扩散,7~9 月进入发病盛期。大黄出苗后不久即见发生此病 , 一直延续到收获。
预测预报:
病害分类: 真菌
防治办法: (1) 秋末冬初注意清除病落叶 , 集中烧毁以减少菌源。 (2) 加强田间管理 , 适时中耕除草 , 采用配方施肥 , 增强抗病力。雨后及时排水 , 防止湿气滞留。(3) 大黄出苗后 20 天左右或发病前喷洒 78% 波?锰锌 ( 科博 ) 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或 47% 春?王铜 ( 加瑞农 ) 可湿性粉剂 700倍液、75% 百菌清 ( 达科宁 ) 可湿性粉剂 600倍液。
为害情况:
没有为害情况信息!
总体描述: 症状  叶片染病 , 初生褐色小斑点 , 后扩展成红褐色大斑 , 直径 1~2cm, 有同心轮纹 , 病健交界不十分明显。后期 , 病斑上生出黑褐色小粒点 , 即病原菌分生孢子器。病情严重时 , 病斑破裂 , 叶片枯死。吉林、江西、上海、云南均有发生。 病原  Ascochyta rhei Ell. et Ev., 称大黄壳二孢 , 属半知菌类真菌。分生孢子器散生在叶面 , 褐色 , 近球形 , 大小 93~144μm。分生孢子圆柱形 , 初单胞 , 后中央生 1 隔膜 , 无色 , 大小 7~12 × 3~3.5μm。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菌丝在病斑上或大黄的子芽中越冬 , 种子和土壤中的病残体也带菌。翌春条件适宜时 , 产生分生孢子 , 借风雨传播进行初侵染和多次再侵染。夏秋多雨、叶面露水大 , 有利于该病发生扩散,7~9 月进入发病盛期。大黄出苗后不久即见发生此病 , 一直延续到收获。 无公害防治法  (1) 秋末冬初注意清除病落叶 , 集中烧毁以减少菌源。 (2) 加强田间管理 , 适时中耕除草 , 采用配方施肥 , 增强抗病力。雨后及时排水 , 防止湿气滞留。(3) 大黄出苗后 20 天左右或发病前喷洒 78% 波?锰锌 ( 科博 ) 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或 47% 春?王铜 ( 加瑞农 ) 可湿性粉剂 700倍液、75% 百菌清 ( 达科宁 ) 可湿性粉剂 600倍液。
(责任编辑:WangQ)

上一篇:食用大黄霜霉病

下一篇:石竹褐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