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害中文名: |
石菖蒲斑点病 |
病害别名: | 没有别名信息! |
病害英文名: |
Grassleaved sweetflag spot disease |
病原信息: |
病原中文名: | 鸢尾壳蠕孢 |
病原学名: | Hendersonia iridis Tsukamoto et Katsukl |
分类地位: | |
病原介绍: | 分生孢子梗暗褐色,大小120~200×120~160(μm)。分生孢子暗褐色,圆筒形至长圆形,具隔膜1~3个,大小15~21×6.7(μm)。 |
|
病原图: | 没有病原图信息! |
寄主信息: |
|
侵染部位: |
叶 |
症状图: |
| 没有症状图信息! |
|
病害症状: |
初生针头大小浅褐色病斑,四周具黄色晕,后扩展成近圆形四周褐色至红褐色、中间灰褐色病斑,四周黄晕更加明显,严重的造成叶枯。 |
发病规律: |
病菌以子座在病部或病落叶上越冬,翌春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连作的易发病。 |
预测预报: |
|
病害分类: |
真菌 |
防治办法: |
(1)发现病叶及时摘除,集中烧毁。(2)发病初期喷洒50%甲基硫菌灵·硫磺悬浮剂800倍液或40%百菌清悬浮剂600倍液、50%混杀硫悬浮剂500倍液、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800倍液、30%氧氯化铜悬浮剂700倍液、27%铜高尚悬浮剂600倍液。隔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 |
为害情况: |
|
总体描述: |
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初生针头大小浅褐色病斑,四周具黄色晕,后扩展成近圆形四周褐色至红褐色、中间灰褐色病斑,四周黄晕更加明显,严重的造成叶枯。
病原 Hendersonia iridis Tsukamoto et Katsukl称鸢尾壳蠕孢,属半知菌类真菌。分生孢子梗暗褐色,大小120~200×120~160(μm)。分生孢子暗褐色,圆筒形至长圆形,具隔膜1~3个,大小15~21×6.7(μm)。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子座在病部或病落叶上越冬,翌春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连作的易发病。
防治方法 (1)发现病叶及时摘除,集中烧毁。(2)发病初期喷洒50%甲基硫菌灵?硫磺悬浮剂800倍液或40%百菌清悬浮剂600倍液、50%混杀硫悬浮剂500倍液、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800倍液、30%氧氯化铜悬浮剂700倍液、27%铜高尚悬浮剂600倍液。隔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