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害中文名: |
芍药炭疽病 |
病害别名: | 没有别名信息! |
病害英文名: |
Peony anthracnose |
病原信息: |
病原中文名: | 刺盘孢属 |
病原学名: | Colletotrichum sp. |
分类地位: | 真菌界半知菌类腔孢纲黑盘菌目,刺盘孢属 |
病原介绍: | 分生孢子盘初埋生,直径80~140μm,分散,有时具褐色至暗褐色刚毛,后外露,孢子盘平,上面敞开,深色,四周有黑色刚毛。分生孢子梗短,不分枝。分生孢子顶生,圆柱形,单胞,无色。分生孢子新月形,大小16~21×3.5~4(μm),单胞无色。 |
|
病原图: | |
寄主信息: |
寄主中文名: | 芍药 |
寄主英文名: | chinese peony |
寄主学名: | |
|
侵染部位: |
叶、茎 |
症状图: |
| 没有症状图信息! |
|
病害症状: |
叶、叶柄、茎均可发病。叶片染病初生近圆形略凹陷小斑 , 后扩展成不规则形黑褐色大斑。湿度大时 , 病斑表面生轮纹状粉红色发粘的孢子堆。持续连阴雨后, 病斑上生出黑色小粒点即病原菌分生孢子盘或孢子堆。 |
发病规律: |
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盘在病叶或病茎上越冬, 翌年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 从伤口侵入, 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 8~9 月降雨多再侵染频繁, 发病重。 |
预测预报: |
|
病害分类: |
真菌 |
防治办法: |
(1) 精心养护。注意消除病落叶、残枝 , 集中烧毁, 以减少下年侵染源。 (2) 雨后及时排水, 防止湿气滞留, 可减少发病条件出现。 (3) 发病初期喷洒25%炭特灵可湿性粉500倍液或50%施保功可湿粉剂1500倍液、80% 炭斑轮克可湿性粉剂800倍液、 25% 苯菌灵?环己锌乳油 800倍液、 50% 甲基硫菌灵?硫磺悬浮剂 800 倍液、 25% 使百克乳油 800倍液 , 隔10天左右1次 , 防治 3~4 次。 |
为害情况: |
|
总体描述: |
症状 叶、叶柄、茎均可发病。叶片染病初生近圆形略凹陷小斑 , 后扩展成不规则形黑褐色大斑。湿度大时 , 病斑表面生轮纹状粉红色发粘的孢子堆。持续连阴雨后, 病斑上生出黑色小粒点即病原菌分生孢子盘或孢子堆。
病原 Colletotrichum sp. 称一种刺盘孢, 异名Gloeosporium sp. 属半知菌类真菌。分生孢子盘平坦, 下部稍埋生在基质内, 上面敞开, 盘上有刚毛或无; 分生孢子长圆形或近椭圆形, 单胞无色, 大小 4.1~8.5 × 2.7~3.4(μm)。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盘在病叶或病茎上越冬, 翌年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 从伤口侵入, 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 8~9 月降雨多再侵染频繁, 发病重。
防治方法 (1) 精心养护。注意消除病落叶、残枝 , 集中烧毁, 以减少下年侵染源。 (2) 雨后及时排水, 防止湿气滞留, 可减少发病条件出现。 (3) 发病初期喷洒25%炭特灵可湿性粉500倍液或50%施保功可湿粉剂1500倍液、80% 炭斑轮克可湿性粉剂800倍液、 25% 苯菌灵?环己锌乳油 800倍液、 50% 甲基硫菌灵?硫磺悬浮剂 800 倍液、 25% 使百克乳油 800倍液 , 隔10天左右1次 , 防治 3~4 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