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害中文名: |
射干眼斑病 |
病害别名: | 没有别名信息! |
病害英文名: |
|
病原信息: |
病原中文名: | 鸢尾疣蠕孢霉 |
病原学名: | Heterosporium iridis (Fautr. et Roum) Jacques |
分类地位: | 真菌界半知菌类丝孢纲丝孢目,疣蠕孢属,鸢尾疣蠕孢霉 |
病原介绍: | 子座褐色。分生孢子梗5~24根束生,浅褐色,具隔膜2~5个,大小40~182×8~14(μm)。分生孢子褐色,单生,圆柱形,表面具小刺,顶端、基部略呈圆形,脐点大凹入基部细胞内,具隔膜2~3个,大小32~64×15~20(μm)。 |
|
病原图: | 没有病原图信息! |
寄主信息: | 没有寄主射干的信息! |
侵染部位: |
叶、花梗、果实 |
症状图: |
|
病害症状: |
叶片染病多发生在上半部,产生圆形至椭圆形灰斑,大小2~8mm,常有浅黑色霉丛,边缘红褐色至褐色,中央灰白色,似眼斑状,严重时病斑融合,造成叶片早枯。 |
发病规律: |
病菌以菌丝体潜伏在病部越冬,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气候温和、雨日多或田间湿度大易发病,偏施、过施氮肥发病重。 |
预测预报: |
|
病害分类: |
真菌 |
防治办法: |
(1)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集中销毁。(2)雨后及时排水,防止湿气滞留。(3)发病初期喷洒50%甲基硫菌灵·硫磺悬浮剂800倍液或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5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
为害情况: |
|
总体描述: |
症状 为害叶片、花梗及果实。叶片染病多发生在上半部,产生圆形至椭圆形灰斑,大小2~8mm,常有浅黑色霉丛,边缘红褐色至褐色,中央灰白色,似眼斑状,严重时病斑融合,造成叶片早枯。花梗、果实染病,产生类似的症状
病原 Heterosporium iridis Jacques称鸢尾疣蠕孢,属半知菌类真菌。子座褐色。分生孢子梗5~24根束生,浅褐色,具隔膜2~5个,大小40~182×8~14(μm)。分生孢子褐色,单生,圆柱形,表面具小刺,顶端、基部略呈圆形,脐点大凹入基部细胞内,具隔膜2~3个,大小32~64×15~20(μm)。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菌丝体潜伏在病部越冬,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气候温和、雨日多或田间湿度大易发病,偏施、过施氮肥发病重。
防治方法 (1)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集中销毁。(2)雨后及时排水,防止湿气滞留。(3)发病初期喷洒50%甲基硫菌灵?硫磺悬浮剂800倍液或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5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