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害中文名: |
蛇瓜疫病 |
病害别名: | 没有别名信息! |
病害英文名: |
Snake gourd powdery mildew |
病原信息: |
病原中文名: | 甜瓜疫霉 |
病原学名: | Phytophthora melonis Katsura |
分类地位: | 真菌界卵菌门卵菌纲霜霉目,疫霉属,甜瓜疫霉 |
病原介绍: | 病菌的白色霉层是它的孢囊梗和孢子囊。孢囊梗简单,与菌丝无明显分化,宽1.5~3.0μm,长的可达100μm。孢子囊无色,卵圆形或广卵圆形,其大小差异很大,人工培养的约为17.3~52×13.8~27μm,病瓜上产生的孢子囊较大,约为69.5~89.2×28.6~42.8μm,顶部突出扁平,高约2微米。卵孢子球形,淡黄色,表面较平滑,直径10.7~35.μm。此外病菌还可产生淡黄色近球形的厚壁孢子。病菌生长发育要求高湿度和28~30℃较高的温度。 |
|
病原图: | 没有病原图信息! |
寄主信息: | 没有寄主蛇瓜的信息! |
侵染部位: |
整株 |
症状图: |
|
病害症状: |
叶片染病 : 初生暗绿色水渍状圆形病斑 , 后病斑迅速扩展成圆形至不规则形大斑 , 病部污绿色湿腐状 , 湿度大时有白色霉状物 ; 干燥时呈青白色易破裂。茎蔓染病 : 初呈水浸状 , 暗绿色 , 后扩展 , 常引起茎部溢缩。果实染病 : 初病部水渍状组织暗色软腐状 , 湿度大时表面生灰白色霉 , 即病原菌孢囊梗和孢子囊。 |
发病规律: |
以菌丝体或卵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或粪肥里越冬 , 翌年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雨水或灌溉水传播 , 种子虽可带菌 , 但带菌率不高 , 湿度大时 , 病斑上产生孢子囊及游动孢子进行再侵染。发病温限 5~37 ℃ , 最适 20~30 ℃ , 雨季及高温高湿发病迅速 , 排水不良 , 栽植过密 , 茎叶茂密或通风不良发病重。 |
预测预报: |
|
病害分类: |
真菌 |
防治办法: |
(1) 选用抗病品种。(2) 种子消毒。播前种子用 55 ℃温水浸种 15 分钟 , 或用 30% 苯噻氰 ( 倍生 ) 乳油 1000 倍液 , 浸种 6 小时 , 带药催芽育苗或直播。 (3) 选择排水良好田块 , 采用深沟高畦或高垅种植 , 雨后及时排水。 (4) 发病初期提倡使用恩益碧 (NEB) 每 667m2 用菌根 5 袋 , 每袋对水 50kg 灌根 , 每株灌对好的药液 100 ml 或 喷洒 72% 锰锌?霜脲 ( 克露 ) 可湿性粉剂 700 倍液或 52.5% 抑快净水分散粒剂 1500 倍液、 70% 锰锌?乙铝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 72.2% 霜霉威水剂 600 倍液、 58% 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 25% 烯肟菌酶 ( 佳斯奇 ) 乳油 900 倍液 , 隔 7~10 天 1 次 , 连续防治 3~4 次 , 必要时还可用上述杀菌剂灌根 , 每株灌对好的药液 0.4~0.5L , 如能喷洒与灌根同时进行 , 防效明显提 高。对上述杀菌剂产生抗药性时 , 改用 66.8% 丙森?缬霉 (缬霉威、霉多克 ) 可湿性粉剂 800 倍 液或 69% 锰锌?烯酰 ( 安克锰锌 ) 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或 60% 氟吗啉?锰锌 ( 灭克 ) 可湿性粉剂700 倍液。 |
为害情况: |
|
总体描述: |
症状 为害全株 , 叶、茎蔓、果实均常受害。叶片染病 : 初生暗绿色水渍状圆形病斑 , 后病斑迅速扩展成圆形至不规则形大斑 , 病部污绿色湿腐状 , 湿度大时有白色霉状物 ; 干燥时呈青白色易破裂。茎蔓染病 : 初呈水浸状 , 暗绿色 , 后扩展 , 常引起茎部溢缩。果实染病 : 初病部水渍状组织暗色软腐状 , 湿度大时表面生灰白色霉 , 即病原菌孢囊梗和孢子囊。
病原 Phytophthora melonis Katsura, 称甜瓜疫霉 , 属卵菌。病菌的白色霉层是它的孢囊梗和孢子囊。孢囊梗简单,与菌丝无明显分化,宽1.5~3.0μm,长的可达100μm。孢子囊无色,卵圆形或广卵圆形,其大小差异很大,人工培养的约为17.3~52×13.8~27μm,病瓜上产生的孢子囊较大,约为69.5~89.2×28.6~42.8μm,顶部突出扁平,高约2微米。卵孢子球形,淡黄色,表面较平滑,直径10.7~35.μm。此外病菌还可产生淡黄色近球形的厚壁孢子。病菌生长发育要求高湿度和28~30℃较高的温度。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以菌丝体或卵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或粪肥里越冬 , 翌年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雨水或灌溉水传播 , 种子虽可带菌 , 但带菌率不高 , 湿度大时 , 病斑上产生孢子囊及游动孢子进行再侵染。发病温限 5~37 ℃ , 最适 20~30 ℃ , 雨季及高温高湿发病迅速 , 排水不良 , 栽植过密 , 茎叶茂密或通风不良发病重。
无公害防治法 (1) 选用抗病品种。(2) 种子消毒。播前种子用 55 ℃温水浸种 15 分钟 , 或用 30% 苯噻氰 ( 倍生 ) 乳油 1000 倍液 , 浸种 6 小时 , 带药催芽育苗或直播。 (3) 选择排水良好田块 , 采用深沟高畦或高垅种植 , 雨后及时排水。 (4) 发病初期提倡使用恩益碧 (NEB) 每 667m2 用菌根 5 袋 , 每袋对水 50kg 灌根 , 每株灌对好的药液 100 ml 或 喷洒 72% 锰锌?霜脲 ( 克露 ) 可湿性粉剂 700 倍液或 52.5% 抑快净水分散粒剂 1500 倍液、 70% 锰锌?乙铝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 72.2% 霜霉威水剂 600 倍液、 58% 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 25% 烯肟菌酶 ( 佳斯奇 ) 乳油 900 倍液 , 隔 7~10 天 1 次 , 连续防治 3~4 次 , 必要时还可用上述杀菌剂灌根 , 每株灌对好的药液 0.4~0.5L , 如能喷洒与灌根同时进行 , 防效明显提 高。对上述杀菌剂产生抗药性时 , 改用 66.8% 丙森?缬霉 (缬霉威、霉多克 ) 可湿性粉剂 800 倍 液或 69% 锰锌?烯酰 ( 安克锰锌 ) 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或 60% 氟吗啉?锰锌 ( 灭克 ) 可湿性粉剂700 倍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