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害中文名: |
杉木赤枯病 |
病害别名: | 没有别名信息! |
病害英文名: |
Chinafir red wilt |
病原信息: |
病原中文名: | 白井盘多毛孢菌 |
病原学名: | |
分类地位: | 真菌界半知菌类腔胞纲黑盘孢目,多毛孢属,白井盘多毛孢菌 |
病原介绍: | 病菌生于病叶表皮下,成熟后突破表皮向外散发分生孢子进行侵染传播。分生孢子长梭形,5个细胞,在28摄氏度最适宜的温度条件下大量萌发产生芽管,侵入杉木针叶组织,10摄氏度以下,40摄氏度以上则不能萌发侵入。 |
|
病原图: | 没有病原图信息! |
寄主信息: |
寄主中文名: | 杉木 |
寄主英文名: | china fir |
寄主学名: | |
|
侵染部位: |
叶片 |
症状图: |
| 没有症状图信息! |
|
病害症状: |
病菌侵染幼苗生长点附近的嫩叶基部,初期出现淡黄色斑点,渐变为红褐色,以后扩展到全针叶,呈枯褐色,最后顶部赤枯或整株枯死。染病针叶出现黑色稍突起的小粒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盘。发病较轻的苗木、顶部往往再生长2—3个不定芽,导致杉苗形成多头状。树冠基枯类:发生于2—5年生幼树树冠。病菌大多在受日灼伤的树冠枝梢幼嫩针叶上侵染,逐渐扩大,整个树冠基受害变赤褐。感病部位初期出现暗褐色小点,逐渐扩大形成圆形或不规则形暗褐色病斑。以后在病斑中央产生黑褐色,微突起的子实体。若病斑已扩展到针叶两侧,则先端枯死。在病斑和健康组织之间,通常有暗红色微肿起的交界线。干旱条件下,病部皱缩。而潮湿的环境里,病部子实体发展为黑褐色卷须状物,即病菌的分生孢子角,这是识别赤枯病的重要依据。 |
发病规律: |
以菌丝和分生孢子在被害针叶组织中越冬,翌年气温回升,雨量充沛时,分生孢子盘成熟向外散发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侵染健康针叶。赤枯病菌是一种弱寄生菌,主要由机械伤口的死亡组织或垂死组织侵入,高温地表热辐射,幼树的树冠基部易受辐射热量熏灼损伤,或使叶组织气孔失去控制能力,也是侵入的重要途径。苗圃地地下水位过高,土壤为沙土或重粘土,苗木娇嫩,烈日炎热,未及时进行苗木遮荫,杉苗抗病力弱,病菌易侵入危害。若播种量过多,过密,纤细徒长,或过早拆除荫棚,会导致幼苗严重发病。杉木幼林地发病严重的原因,主要是林地土壤板结、贫瘠、小气候干燥,或红壤地区磷肥不足,造林措施粗放,扶育不及时,在丘陵地区不适宜杉木生长的地方,该病发生尤为严重。 |
预测预报: |
|
病害分类: |
真菌 |
防治办法: |
1. 适地适树,选择适宜杉木生长肥沃、湿润、排水良好、偏酸性的砂壤土作圃地和造林地。 2. 加强扶育管理,夏初间苗应注意排灌,6—9月高温季节,应及时遮荫。幼林未郁闭前,间种绿肥或农作物,复盖林地裸露的土壤,避免林木高温日灼。 3. 在5—9月赤枯病发病盛期喷洒1:1:100波尔多液或70%百菌清500—800倍液。 |
为害情况: |
|
总体描述: |
中文名称:杉木赤枯病 别名:
英文名称: 病原学名:
分类地位:黑盘孢目、黑盘孢科、多毛孢属、白井盘多毛孢菌
症状:
病菌侵染幼苗生长点附近的嫩叶基部,初期出现淡黄色斑点,渐变为红褐色,以后扩展到全针叶,呈枯褐色,最后顶部赤枯或整株枯死。染病针叶出现黑色稍突起的小粒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盘。发病较轻的苗木、顶部往往再生长2—3个不定芽,导致杉苗形成多头状。树冠基枯类:发生于2—5年生幼树树冠。病菌大多在受日灼伤的树冠枝梢幼嫩针叶上侵染,逐渐扩大,整个树冠基受害变赤褐。感病部位初期出现暗褐色小点,逐渐扩大形成圆形或不规则形暗褐色病斑。以后在病斑中央产生黑褐色,微突起的子实体。若病斑已扩展到针叶两侧,则先端枯死。在病斑和健康组织之间,通常有暗红色微肿起的交界线。干旱条件下,病部皱缩。而潮湿的环境里,病部子实体发展为黑褐色卷须状物,即病菌的分生孢子角,这是识别赤枯病的重要依据。
发病部位:叶片
病原菌:
病菌生于病叶表皮下,成熟后突破表皮向外散发分生孢子进行侵染传播。分生孢子长梭形,5个细胞,在28摄氏度最适宜的温度条件下大量萌发产生芽管,侵入杉木针叶组织,10摄氏度以下,40摄氏度以上则不能萌发侵入。
发病规律:
以菌丝和分生孢子在被害针叶组织中越冬,翌年气温回升,雨量充沛时,分生孢子盘成熟向外散发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侵染健康针叶。赤枯病菌是一种弱寄生菌,主要由机械伤口的死亡组织或垂死组织侵入,高温地表热辐射,幼树的树冠基部易受辐射热量熏灼损伤,或使叶组织气孔失去控制能力,也是侵入的重要途径。苗圃地地下水位过高,土壤为沙土或重粘土,苗木娇嫩,烈日炎热,未及时进行苗木遮荫,杉苗抗病力弱,病菌易侵入危害。若播种量过多,过密,纤细徒长,或过早拆除荫棚,会导致幼苗严重发病。杉木幼林地发病严重的原因,主要是林地土壤板结、贫瘠、小气候干燥,或红壤地区磷肥不足,造林措施粗放,扶育不及时,在丘陵地区不适宜杉木生长的地方,该病发生尤为严重。
防治方法:
1. 适地适树,选择适宜杉木生长肥沃、湿润、排水良好、偏酸性的砂壤土作圃地和造林地。
2. 加强扶育管理,夏初间苗应注意排灌,6—9月高温季节,应及时遮荫。幼林未郁闭前,间种绿肥或农作物,复盖林地裸露的土壤,避免林木高温日灼。
3. 在5—9月赤枯病发病盛期喷洒1:1:100波尔多液或70%百菌清500—800倍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