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中心
数据仓库
当前位置:首页-数据仓库-病害

杉木炭疽病

作者:杉木 来源:Chinafir anthracnose 发表时间:2007-07-19 点击:
【字号:   打印
病害中文名: 杉木炭疽病
病害别名: 没有别名信息!
病害英文名: Chinafir anthracnose
病原信息:
病原中文名:长刺盘孢菌
病原学名: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des
分类地位:真菌界半知菌类腔胞纲黑盘孢目,刺盘孢属,长刺盘孢菌
病原介绍:分生孢子盘和分生孢子长于病叶的表皮下,后突破表皮外露飞溅出分生孢子进行侵染、传播。分生孢子长椭圆形,最适发育温度为20—24摄氏度,最低为12摄氏度,最高为33摄氏度。
病原中文名:长刺盘孢菌
病原学名: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des
分类地位:真菌界半知菌类腔胞纲黑盘孢目,刺盘孢属,长刺盘孢菌
病原介绍:分生孢子盘和分生孢子长于病叶的表皮下,后突破表皮外露飞溅出分生孢子进行侵染、传播。分生孢子长椭圆形,最适发育温度为20—24摄氏度,最低为12摄氏度,最高为33摄氏度。
病原图:没有病原图信息!
寄主信息:
寄主中文名:杉木
寄主英文名:china fir
寄主学名:
侵染部位: 针叶和嫩梢
症状图:
没有症状图信息!
病害症状: 杉木炭疽病的病菌危害杉木新老针叶和嫩梢,主要在春季和夏初发病,老年秋梢受害最重。通常在枝梢顶芽以下10厘米左右的茎、叶发病,这种现象称为“颈枯”或卡“脖子”,是杉木炭疽病的典型症状。幼树以顶梢以下1—3轮枝条最易发病,也有全部枝条感病的树木。受侵染的针叶,开始症状不甚明显,随后针叶先端迅速枯死,或先在针叶上出现形状不规则的暗褐色病斑。病斑迅速扩大,使病部以上的针叶全部变成黑褐枯死、嫩枝梢茎上也变为黑褐色而死亡,枯死的嫩梢多弯曲下垂。发病轻的,嫩茎不死,仍能抽发新梢,但顶芽生长明显受抑制。在病死的针叶上,可见到许多小黑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盘。小黑点大多长在针叶背面中脉的两侧,湿度大时,在小黑点上迸出粉红色的分生孢子堆。
发病规律: 以子囊壳或菌丝体或分生孢子盘在患病组织内越冬。翌年3月中旬前后分生孢子成熟,随风雨溅散,飘扬传播,开始初侵染。4月初开始发病,5—6月为发病盛期,盛夏因高温病害基本停止发展。秋后温度适宜时又有少量发生,这时杉木表现生理性黄化的新梢最易感病。病害的潜育期一般5—7天,但在最适的温湿度条件下,3天即可发病。
预测预报:
病害分类: 真菌
防治办法: 1. 适地适树,提高造林质量,加强扶育管理。如深耕整地,深挖扶育,施用有机肥料或压青等以促进幼林生长,提高抗病力。
2. 病害发生早期,约在3—4月间,喷药2—3次,可用65%代森锌500倍液或退菌特600倍液。
为害情况:
没有为害情况信息!
总体描述: 中文名称:杉木炭疽病         别名: 英文名称:                         病原学名: 分类地位:半知菌亚门、腔胞纲、黑盘孢目、黑盘孢科、刺盘孢属、长刺盘孢菌 症状: 杉木炭疽病的病菌危害杉木新老针叶和嫩梢,主要在春季和夏初发病,老年秋梢受害最重。通常在枝梢顶芽以下10厘米左右的茎、叶发病,这种现象称为“颈枯”或卡“脖子”,是杉木炭疽病的典型症状。幼树以顶梢以下1—3轮枝条最易发病,也有全部枝条感病的树木。受侵染的针叶,开始症状不甚明显,随后针叶先端迅速枯死,或先在针叶上出现形状不规则的暗褐色病斑。病斑迅速扩大,使病部以上的针叶全部变成黑褐枯死、嫩枝梢茎上也变为黑褐色而死亡,枯死的嫩梢多弯曲下垂。发病轻的,嫩茎不死,仍能抽发新梢,但顶芽生长明显受抑制。在病死的针叶上,可见到许多小黑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盘。小黑点大多长在针叶背面中脉的两侧,湿度大时,在小黑点上迸出粉红色的分生孢子堆。 发病部位:针叶和嫩梢 病原菌: 分生孢子盘和分生孢子长于病叶的表皮下,后突破表皮外露飞溅出分生孢子进行侵染、传播。分生孢子长椭圆形,最适发育温度为20—24摄氏度,最低为12摄氏度,最高为33摄氏度。 发病规律: 以子囊壳或菌丝体或分生孢子盘在患病组织内越冬。翌年3月中旬前后分生孢子成熟,随风雨溅散,飘扬传播,开始初侵染。4月初开始发病,5—6月为发病盛期,盛夏因高温病害基本停止发展。秋后温度适宜时又有少量发生,这时杉木表现生理性黄化的新梢最易感病。病害的潜育期一般5—7天,但在最适的温湿度条件下,3天即可发病。  防治方法: 1. 适地适树,提高造林质量,加强扶育管理。如深耕整地,深挖扶育,施用有机肥料或压青等以促进幼林生长,提高抗病力。 2. 病害发生早期,约在3—4月间,喷药2—3次,可用65%代森锌500倍液或退菌特600倍液。
(责任编辑:WangQ)

上一篇:杉木细菌性叶枯病

下一篇:杉木赤枯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