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害中文名: |
沙田柚青霉病 |
病害别名: | 没有别名信息! |
病害英文名: |
Pummelo blue mold |
病原信息: |
病原中文名: | 意大利青霉 |
病原学名: | Penicillium italicum Wehmer |
分类地位: | 真菌界半知菌类丝孢纲丝孢目,青霉属,意大利青霉 |
病原介绍: | 菌落产孢处淡绿色,分生孢子梗集结成束,无色,具隔膜,先端数回分枝呈帚状,大小40.6~349.6×3.5~5.6(μm);分生孢子初圆筒形,后变椭圆形或近球形,大小4~5×2.5~3.5(μm)。 |
|
病原图: | 没有病原图信息! |
寄主信息: |
|
侵染部位: |
果实 |
症状图: |
|
病害症状: |
发病初期果面上产生水渍状病斑,组织柔软且易破裂。一般3天左右病斑表面中央长出白色霉状物,白色霉层带较狭,1~2(mm),呈粉状,病部水渍状,外缘明显,整齐且窄,几天后,霉斑呈青兰色铺展状。 |
发病规律: |
病菌腐生在各种有机物上,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通过伤口侵入为害,也可通过病健果接触传染。青霉菌发育适温18~28℃,相对湿度95~98%时利于发病,采收时果面湿度大,果皮含水多发病重,充分成熟的果实较未成熟的果实抗病。 |
预测预报: |
|
病害分类: |
真菌 |
防治办法: |
(1)沙田柚青霉病多在近成熟时或贮藏时发生,此间要注意减少各种伤口。(2)雨后及时排水,防止湿气滞留,贮运期间要注意通风。(3)必要时喷洒25%施保克乳油800倍液或65%甲霉灵可湿性粉剂900倍液。 |
为害情况: |
|
总体描述: |
症状 发病初期果面上产生水渍状病斑,组织柔软且易破裂。一般3天左右病斑表面中央长出白色霉状物,白色霉层带较狭,1~2(mm),呈粉状,病部水渍状,外缘明显,整齐且窄,几天后,霉斑呈青兰色铺展状。病原 Penicillium italicum Wehmer 称意大利青霉,属半知菌类真菌。菌落产孢处淡灰绿色,分生孢子梗集结成束,无色,具隔膜,先端数回分枝呈帚状,大小40.6~349.6×3.5~5.6(μm);分生孢子初圆筒形,后变椭圆形或近球形,大小4~5×2.5~3.5(μm)。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腐生在各种有机物上,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通过伤口侵入为害,也可通过病健果接触传染。青霉菌发育适温18~28℃,相对湿度95~98%时利于发病,采收时果面湿度大,果皮含水多发病重,充分成熟的果实较未成熟的果实抗病。防治方法 (1)沙田柚青霉病多在近成熟时或贮藏时发生,此间要注意减少各种伤口。(2)雨后及时排水,防止湿气滞留,贮运期间要注意通风。(3)必要时喷洒25%施保克乳油800倍液或65%甲霉灵可湿性粉剂900倍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