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害中文名: |
沙田柚缺素症 |
病害别名: | 没有别名信息! |
病害英文名: |
Citrus cancroid deficiency |
病原信息: | 没有这个病原信息! |
病原图: | 没有病原图信息! |
寄主信息: |
|
侵染部位: |
整株 |
症状图: |
| 没有症状图信息! |
|
病害症状: |
一缺氮 常发生在营养生长的旺盛夏季和果实采收后的寒冬,尤以土壤贫瘠的橘园更突出。植株表现为:新梢抽生短、枝叶稀少而纤细,叶薄而黄化,全株外观呈淡黄绿色;开花少,挂果少,易落果;当氮的生长供求由正常转缺乏时,部分叶片会出现不规则的黄绿色相嵌的杂斑,最后叶黄落;严重时出现秃冠,树势衰退速度加快,乃致濒死延命。当结果枝叶片的含氮量低于2%时,可视为缺氮。二缺锌 与柑橘黄龙病之小叶症和斑驳症极相似。多发生在pH≥6.0的情园。由于酸性砂质土壤中锌易被淋失和被植株吸收富集于果中被带走,且我国南方广大橘区一般多为酸性土壤,所以柑橘缺锌症状是最重要且普遍发生的病害之一。具体表现为:新生老熟叶片的叶肉部位出现淡绿色至黄色的斑点,随发病程度的加剧病斑扩展成较大的斑驳,色泽加深,叶变小,新梢节间缩短,枝叶僵化成丛生,果实僵硬。根据有关专家研究,发病叶的含锌量为10mg/kg,正常叶为15mg/kg。故把柑橘叶片中锌含量低于15mg/kg作为缺锌的临界值。三缺镁 柑橘缺续症状主要发生在老叶上。晚夏和秋季果实成熟时较常见,尤其是挂果多的老年树,其结果母枝上的老叶发病更普遍。缺镁症状的初期特征为叶缘两侧的中部出现不规则的黄色条斑,以后病斑不断扩大,在中脉两侧连成不规则的黄色带条,最后仅主脉及基部保持三角形的绿色区。严重缺镁时,叶片全部黄化,在植株上保留相当长的时间后至冬季大量落叶,形成枯枝。健康叶的含镁量为0.13~0.23%,病叶含镁量为0.1%以下。当其含量为0.15%以下时,为缺镁的临界值。四缺钾 柑橘缺钾症状,是砂质土橘园的一种常见现象。此类土或有机质少的土壤,雨水冲淋后造成钾素大量流失,或其含量少的土壤因施氨态氮过多而阻止了根系的正常吸收;都会导致钾缺乏症。缺钾症状表现为:先在老叶叶尖和上部叶缘先开始发黄,随着缺钾的加剧,黄化区域向叶中部扩展,严重时直达基部。重病树叶卷缩畸形,新梢抽长弱短,根系生长也差,果实发育不良,个体小而皮薄,味淡而酸。当柑橘叶片中御的含量低于0.3%时被认作缺钾,0.9%以下则表示钾素已显不足植株所需。五缺铁 碳酸钙或其它碳酸盐含量过多的碱性土壤,铁元素被固定难溶,容易出现缺铁。柑橘缺铁现象一般不常见,其最大特点是叶片失绿黄化,与严重氮缺乏症状相似,但程度强得多。本病症状特征为:多从幼枝新叶开始发病,叶脉保持绿色而脉间组织发黄,后期黄叶上呈现明显的绿色网纹。严重者,除主脉近叶柄部绿色外,其余部份褪绿呈黄白色,叶面失去光泽,叶缘褐裂,提前脱落留下光秃枝。但此时,同树的老叶仍保持绿色,形成黄绿相映的鲜明对照。分析测定病叶组织中全铁含量是难以得出正确结论的,因为所含铁多数由于沉积而失效。同样,测定土壤中全铁和游离态铁也不能了解土壤供铁能力。但测定土壤中CaCO3的含量和pH值,是可以了解土壤供铁情况的,因为土壤中有效铁含量与叶组织中活性铁之含量有很好的相关性。0~20(cm)土层,r=0.9521;20~40(cm)土层,r=0.8841。二者相关分析表明,正常叶片活性铁含量在40mg/kg以上,而患病叶片中含量则明显低于此数值。六缺锰 锰是柑橘树体内多种酶的活化剂或组份,起着十分重要的生理作用。碱性土可使锺变成不易溶解,而酸性土壤中pH>6.3时,有效态的Mn2+就会变成不溶性的Mn4+,根系不易吸收。此外,酸性土和砂质土都易使还原性二价锰流失。缺锰症状初期与缺锌症状相似,且缺铁症状又常隐症于缺锰状,所以柑橘缺锰常伴随前两种缺素症发生,使人不易识别或误作缺锌。此病的症状表现为:轻度缺锰时,叶片中脉和侧脉附近的叶肉现黄绿色区域,严重时黄色斑不断扩大。冬季病叶易脱落,产量和果品质量下降。本病与缺锌症状的区别在于叶片大小、叶形和果实大小不改变,失绿区的黄白化程度不如缺锌状突出。当病叶中全锚的含量低于20mg/kg时,被视作缺锰的临界值。 |
发病规律: |
一缺氮 土壤中缺氮或施入的有机肥量不足引起缺氮。二缺锌 一是在酸性土壤(pH4~6)里,锌变为不易溶解的化合物,导致缺锌。二是种植柑橘时间长,土壤所含的锌易被吸收殆尽,导致缺锌。三是土壤中有机质缺乏或氮肥施用过多易导致缺锌。三缺镁 一是柑橘对镁的需要量较其它微量元素多,在酸性土(pH5)和较砂土中镁素易流失,容易发生缺镁症。二是钾肥、磷肥施用过多,可引起缺镁症。三是果实里核多的品种较少核或无核的品种易发生缺镁症。四缺钾 土壤中钾元素供给不足,或基肥施用量不够。五缺铁 是盐碱地或含钙较多的土壤中铁的含量虽然很多,但大量可溶性的二价铁,被转化为不溶的三价铁盐,不能为柑橘吸收利用,因此易发病。尤其遇干旱条件,水分蒸发量大,土壤含盐量增高,致黄叶病加重。二是地下水位高的低洼盐碱地、土壤黏重、排水不良且又经常浇水的果园易发病。三是缺铁常与砧木耐盐性有关,如枸头橙作砧木与温州蜜柑嫁接,不易发病,用枳壳作砧木的则发病重。六缺锰 酸性或碱性土壤易导致缺锰。酸性土壤中锰易流失,碱性土壤锰易变为不溶解态。 |
预测预报: |
|
病害分类: |
营养失调 |
防治办法: |
(1)防止缺氮冬季根据树龄大小,当年结果多少而施足不同量的底肥。当生长期新叶缺氮发黄时,叶面喷施0.5%的尿素,进行根外追肥矫正或每株树根施100g硝铵。注意对中低产橘园的扩穴改造。(2)防缺锌 对缺铐症状表现较多的情园或植株,根施硫酸钵100克/株,以春3月追施为好。雨季到得早,可被很好利用。严重缺锌园,间3年施一次硫酸锌。在柑橘生长期,结合防治红蜘蛛、矢尖蚧等害虫,加兑0.4%的硫酸锌和尿素的混合液,间喷树冠多次,能收到较好效果。(3)防止缺镁 酸性土壤缺镁时,可按每公顷1吨或每株1~2kg量,拌施钙续磷肥。叶部病症出现初期,可喷0.5%硫酸镁溶液,可以矫正续缺乏症状。(4)防止缺钾 对轻度缺钾的果园,生长期喷0.5%的硫酸钾数次,矫正钾缺乏症。表现严重缺钾的植株,冬季或初春每株根施120~150g硫酸钾。(5)防止缺铁当pH达8.5时,植株常表现缺铁症,故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等,是解决土壤缺铁的根本措施。发病初期,用0.2%柠檬酸铁或硫酸亚铁,可矫正缺铁症状的发生。(6)防止缺锰 在柑橘营养生长旺盛期之5~6月,喷施0.3%的硫酸锰液多次,间隔10~15天一次。 |
为害情况: |
|
总体描述: |
症状 一缺氮 常发生在营养生长的旺盛夏季和果实采收后的寒冬,尤以土壤贫瘠的橘园更突出。植株表现为:新梢抽生短、枝叶稀少而纤细,叶薄而黄化,全株外观呈淡黄绿色;开花少,挂果少,易落果;当氮的生长供求由正常转缺乏时,部分叶片会出现不规则的黄绿色相嵌的杂斑,最后叶黄落;严重时出现秃冠,树势衰退速度加快,乃致濒死延命。当结果枝叶片的含氮量低于2%时,可视为缺氮。二缺锌 与柑橘黄龙病之小叶症和斑驳症极相似。多发生在pH≥6.0的情园。由于酸性砂质土壤中锌易被淋失和被植株吸收富集于果中被带走,且我国南方广大橘区一般多为酸性土壤,所以柑橘缺锌症状是最重要且普遍发生的病害之一。具体表现为:新生老熟叶片的叶肉部位出现淡绿色至黄色的斑点,随发病程度的加剧病斑扩展成较大的斑驳,色泽加深,叶变小,新梢节间缩短,枝叶僵化成丛生,果实僵硬。根据有关专家研究,发病叶的含锌量为10mg/kg,正常叶为15mg/kg。故把柑橘叶片中锌含量低于15mg/kg作为缺锌的临界值。三缺镁 柑橘缺续症状主要发生在老叶上。晚夏和秋季果实成熟时较常见,尤其是挂果多的老年树,其结果母枝上的老叶发病更普遍。缺镁症状的初期特征为叶缘两侧的中部出现不规则的黄色条斑,以后病斑不断扩大,在中脉两侧连成不规则的黄色带条,最后仅主脉及基部保持三角形的绿色区。严重缺镁时,叶片全部黄化,在植株上保留相当长的时间后至冬季大量落叶,形成枯枝。健康叶的含镁量为0.13~0.23%,病叶含镁量为0.1%以下。当其含量为0.15%以下时,为缺镁的临界值。四缺钾 柑橘缺钾症状,是砂质土橘园的一种常见现象。此类土或有机质少的土壤,雨水冲淋后造成钾素大量流失,或其含量少的土壤因施氨态氮过多而阻止了根系的正常吸收;都会导致钾缺乏症。缺钾症状表现为:先在老叶叶尖和上部叶缘先开始发黄,随着缺钾的加剧,黄化区域向叶中部扩展,严重时直达基部。重病树叶卷缩畸形,新梢抽长弱短,根系生长也差,果实发育不良,个体小而皮薄,味淡而酸。当柑橘叶片中御的含量低于0.3%时被认作缺钾,0.9%以下则表示钾素已显不足植株所需。五缺铁 碳酸钙或其它碳酸盐含量过多的碱性土壤,铁元素被固定难溶,容易出现缺铁。柑橘缺铁现象一般不常见,其最大特点是叶片失绿黄化,与严重氮缺乏症状相似,但程度强得多。本病症状特征为:多从幼枝新叶开始发病,叶脉保持绿色而脉间组织发黄,后期黄叶上呈现明显的绿色网纹。严重者,除主脉近叶柄部绿色外,其余部份褪绿呈黄白色,叶面失去光泽,叶缘褐裂,提前脱落留下光秃枝。但此时,同树的老叶仍保持绿色,形成黄绿相映的鲜明对照。分析测定病叶组织中全铁含量是难以得出正确结论的,因为所含铁多数由于沉积而失效。同样,测定土壤中全铁和游离态铁也不能了解土壤供铁能力。但测定土壤中CaCO3的含量和pH值,是可以了解土壤供铁情况的,因为土壤中有效铁含量与叶组织中活性铁之含量有很好的相关性。0~20(cm)土层,r=0.9521;20~40(cm)土层,r=0.8841。二者相关分析表明,正常叶片活性铁含量在40mg/kg以上,而患病叶片中含量则明显低于此数值。六缺锰 锰是柑橘树体内多种酶的活化剂或组份,起着十分重要的生理作用。碱性土可使锺变成不易溶解,而酸性土壤中pH>6.3时,有效态的Mn2+就会变成不溶性的Mn4+,根系不易吸收。此外,酸性土和砂质土都易使还原性二价锰流失。缺锰症状初期与缺锌症状相似,且缺铁症状又常隐症于缺锰状,所以柑橘缺锰常伴随前两种缺素症发生,使人不易识别或误作缺锌。此病的症状表现为:轻度缺锰时,叶片中脉和侧脉附近的叶肉现黄绿色区域,严重时黄色斑不断扩大。冬季病叶易脱落,产量和果品质量下降。本病与缺锌症状的区别在于叶片大小、叶形和果实大小不改变,失绿区的黄白化程度不如缺锌状突出。当病叶中全锚的含量低于20mg/kg时,被视作缺锰的临界值。病因 一缺氮 土壤中缺氮或施入的有机肥量不足引起缺氮。二缺锌 一是在酸性土壤(pH4~6)里,锌变为不易溶解的化合物,导致缺锌。二是种植柑橘时间长,土壤所含的锌易被吸收殆尽,导致缺锌。三是土壤中有机质缺乏或氮肥施用过多易导致缺锌。三缺镁 一是柑橘对镁的需要量较其它微量元素多,在酸性土(pH5)和较砂土中镁素易流失,容易发生缺镁症。二是钾肥、磷肥施用过多,可引起缺镁症。三是果实里核多的品种较少核或无核的品种易发生缺镁症。四缺钾 土壤中钾元素供给不足,或基肥施用量不够。五缺铁 是盐碱地或含钙较多的土壤中铁的含量虽然很多,但大量可溶性的二价铁,被转化为不溶的三价铁盐,不能为柑橘吸收利用,因此易发病。尤其遇干旱条件,水分蒸发量大,土壤含盐量增高,致黄叶病加重。二是地下水位高的低洼盐碱地、土壤黏重、排水不良且又经常浇水的果园易发病。三是缺铁常与砧木耐盐性有关,如枸头橙作砧木与温州蜜柑嫁接,不易发病,用枳壳作砧木的则发病重。六缺锰 酸性或碱性土壤易导致缺锰。酸性土壤中锰易流失,碱性土壤锰易变为不溶解态。防治方法 (1)防止缺氮冬季根据树龄大小,当年结果多少而施足不同量的底肥。当生长期新叶缺氮发黄时,叶面喷施0.5%的尿素,进行根外追肥矫正或每株树根施100g硝铵。注意对中低产橘园的扩穴改造。(2)防缺锌 对缺铐症状表现较多的情园或植株,根施硫酸钵100克/株,以春3月追施为好。雨季到得早,可被很好利用。严重缺锌园,间3年施一次硫酸锌。在柑橘生长期,结合防治红蜘蛛、矢尖蚧等害虫,加兑0.4%的硫酸锌和尿素的混合液,间喷树冠多次,能收到较好效果。(3)防止缺镁 酸性土壤缺镁时,可按每公顷1吨或每株1~2kg量,拌施钙续磷肥。叶部病症出现初期,可喷0.5%硫酸镁溶液,可以矫正续缺乏症状。(4)防止缺钾 对轻度缺钾的果园,生长期喷0.5%的硫酸钾数次,矫正钾缺乏症。表现严重缺钾的植株,冬季或初春每株根施120~150g硫酸钾。(5)防止缺铁当pH达8.5时,植株常表现缺铁症,故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等,是解决土壤缺铁的根本措施。发病初期,用0.2%柠檬酸铁或硫酸亚铁,可矫正缺铁症状的发生。(6)防止缺锰 在柑橘营养生长旺盛期之5~6月,喷施0.3%的硫酸锰液多次,间隔10~15天一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