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害中文名: |
山茶花煤污病 |
病害别名: | 没有别名信息! |
病害英文名: |
Camellia sooty mold |
病原信息: |
病原中文名: | 茶烟煤菌 |
病原学名: | Fumago camelliae Shirai |
分类地位: | |
病原介绍: | 菌丝生在叶面,分生孢子梗暗色,分生孢子有纵横隔膜,常形成孢子链,暗褐色,顶生或侧生。 |
病原中文名: | 富特煤炱 |
病原学名: | Capnodium footii Berk. et Desm. |
分类地位: | 真菌界腔菌纲座瘤菌目,煤炱属,富特煤炱 |
病原介绍: | 菌丝呈串珠状 , 由褐色至暗褐色长方形细胞组成, 大小 7~10 × 3~6( μm)。 分生孢子器长颈烧瓶状 , 不分枝 , 数量比较少。假囊壳球形 , 无柄 , 无刚毛 , 子囊孢子褐色至黄褐色 , 具纵横分隔 , 大小为 14~24 × 10~15( μm)。 |
病原中文名: | 山茶小煤炱 |
病原学名: | Meliola camelliae (Catt.) Sacc. |
分类地位: | 真菌界子囊菌门核菌纲小煤炱目,小煤炱属,山茶小煤炱 |
病原介绍: | 菌丝体生在叶表,暗褐色,具分枝和附着枝,紧贴寄主,以吸器伸入细胞。子囊果球形,有刚毛,直径80~150μm,表面光滑或有瘤,壁暗褐色;子囊梨形,含子囊孢子2~4个;子囊孢子长椭圆形,暗褐色,多由4~5个等大细胞组成,大小16~18×5μm。 |
|
病原图: | 没有病原图信息! |
寄主信息: |
|
侵染部位: |
叶 |
症状图: |
| 没有症状图信息! |
|
病害症状: |
主要为害山茶花叶片和枝梢。受害处初生黑色、辐射状小霉斑,后逐渐扩展至全叶或枝梢,致叶面和枝梢表面覆盖一层煤烟状物,即煤污菌。 |
发病规律: |
该菌多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器或子囊壳在病部越冬。翌春,在霉层上生出孢子,借风雨传播。孢子落在粉虱、蚧类或蚜虫分泌物上后,吸取营养进行生长繁殖,且可通过这些害虫的活动进行传播。以上害虫常是该病发生的重要先决条件,管理粗放或荫蔽潮湿,雨后湿气滞留及害虫严重易发病。 |
预测预报: |
|
病害分类: |
真菌 |
防治办法: |
(1)从精心养护入手,及时、适量修剪,创造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雨后及时排水,严防湿气滞留;千方百计增强树势,预防该病发生。(2)及时防治茶花害虫,注意控制粉虱、蚧壳虫、蚜虫等虫害,是防治该病积极有效措施之一。(3)生长季节喷洒波美0.50石硫合剂或0.7%石灰半量式波尔多液、30%绿得保悬浮剂500倍液、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700倍液、12%松脂酸铜(绿乳铜)乳油600倍液。(4)盆栽茶花发生煤污病时,用湿布擦去即可。 |
为害情况: |
|
总体描述: |
症状 主要为害山茶花叶片和枝梢。受害处初生黑色、辐射状小霉斑,后逐渐扩展至全叶或枝梢,致叶面和枝梢表面覆盖一层煤烟状物,即煤污菌。
病原 Meliola camelliae (Catt.) Sacc.称山茶小煤炱和Capnodium footii Berk. Et Desm.称富特煤炱,属子囊菌门真菌。山茶小煤炱菌丝体生在叶表,暗褐色,具分枝和附着枝,紧贴寄主,以吸器伸入细胞。子囊果球形,有刚毛,直径80~150μm,表面光滑或有瘤,壁暗褐色;子囊梨形,含子囊孢子2~4个;子囊孢子长椭圆形,暗褐色,多由4~5个等大细胞组成,大小16~18×5μm。富特煤复菌丝体绒毛状,由串珠状菌丝组成,子囊座表面光滑,无柄或有柄,无刚毛,有菌丝状附属丝;子囊孢子褐色,有纵横隔膜,多胞。两种煤污菌都以无性态出现在染病叶片上,其无性态为
Fumago camelliae称山茶烟霉菌,属半知菌类真菌。菌丝生在叶面,分生孢子梗暗色,分生孢子有纵横隔膜,常形成孢子链,暗褐色,顶生或侧生。除为害山茶花外,还可为害多种观赏植物。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该菌多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器或子囊壳在病部越冬。翌春,在霉层上生出孢子,借风雨传播。孢子落在粉虱、蚧类或蚜虫分泌物上后,吸取营养进行生长繁殖,且可通过这些害虫的活动进行传播。以上害虫常是该病发生的重要先决条件,管理粗放或荫蔽潮湿,雨后湿气滞留及害虫严重易发病。
防治方法 (1)从精心养护入手,及时、适量修剪,创造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雨后及时排水,严防湿气滞留;千方百计增强树势,预防该病发生。(2)及时防治茶花害虫,注意控制粉虱、蚧壳虫、蚜虫等虫害,是防治该病积极有效措施之一。(3)生长季节喷洒波美0.50石硫合剂或0.7%石灰半量式波尔多液、30%绿得保悬浮剂500倍液、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700倍液、12%松脂酸铜(绿乳铜)乳油600倍液。(4)盆栽茶花发生煤污病时,用湿布擦去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