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中心
数据仓库
当前位置:首页-数据仓库-病害

桑椹菌核病

作者:桑树 来源:Mulberry Sclerotinia rot 发表时间:2007-07-19 点击:
【字号:   打印
病害中文名: 桑椹菌核病
病害别名: 没有别名信息!
病害英文名: Mulberry Sclerotinia rot
病原信息:
病原中文名:桑椹肥大性菌核病病菌
病原学名:Ciboria shiraiana P.Henn.
分类地位:真菌界子囊菌门盘菌纲柔膜菌目,杯盘菌属,桑椹肥大性菌核病病菌
病原介绍:分生孢子梗丛生,基部粗顶端细小,上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单胞,卵形,无色。菌核萌发产生1~5个子囊盘,盘内生子囊,侧丝细长,内有8个子囊孢子,子囊孢子椭圆形,无色单胞,具隔膜1~2个。
病原中文名:白井地杖菌
病原学名:Mitrula shiraiana (P.Henn.)Ito et Imai
分类地位:真菌界子囊菌门盘菌纲柔膜菌目,地杖菌属,白井地杖菌
病原介绍:分生孢子梗细丝状,具分枝,端生卵形至椭圆形分生孢子,单胞,无色。从菌核上产生子实体,单生或丛生。子实体有长柄,柄部扁平,有的稍扭曲,灰褐色,生有茸毛。子实体头部长椭圆形,具数条纵向排列褶纹,浅褐色,子囊生在头部外侧子实层里,内生子囊孢子8个。子囊孢子单胞无色,椭圆形。
病原中文名:桑椹小粒性菌核病病菌
病原学名:Ciboria carunculoides Siegler et Jankins
分类地位:真菌界子囊菌门盘菌纲柔膜菌目,杯盘菌属,桑椹小粒性菌核病病菌
病原介绍:分生孢子近球形。子囊盘杯状,具长柄。子囊圆筒形,内生8个子囊孢子,子囊孢子肾脏形,有半球形小体附着。侧丝有分枝,有隔或无隔。
病原图:没有病原图信息!
寄主信息:
寄主中文名:桑树
寄主英文名:white mulberry
寄主学名:
侵染部位: 花、果实
症状图:
没有症状图信息!
病害症状: 肥大性菌核病花被厚肿,灰白色,病椹膨大,中心有一黑色菌核,病椹弄破后散出臭气。缩小性菌核病病椹显著缩小,灰白色,质地坚硬,表面有暗褐色细斑,病椹内形成黑色坚硬菌核。小粒性菌核病桑椹各小果染病后,膨大,内生小粒形菌核。病椹灰黑色,容易脱落而残留果轴。
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翌年(桑花开放时)条件适宜,菌核萌发产生子囊盘,盘内子实体上生子囊释放出子囊孢子,借气流传播到雌花上,菌丝侵入子房内形成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最后菌丝形成菌核,菌核随桑椹落入土中越冬。春季温暖、多雨、土壤潮湿利于菌核萌发,产生子囊盘多,病害重。通风透光差,低洼多湿,花果多,树龄老的桑园发病重。
预测预报:
病害分类: 真菌
防治办法: (1)清除病椹桑园中病椹落地后应集中深埋。翌年春季,菌核萌发产生子囊盘时,及时中耕,并深埋,减少初侵染源。(2)药剂防治花期喷洒50%腐霉利(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50%乙烯菌核利(农利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异菌脲(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700倍液,喷树冠有良好的防效。
为害情况:
没有为害情况信息!
总体描述: 症状  桑椹菌核病是肥大性菌核病、缩小性菌核病、小粒性菌核病的统称。肥大性菌核病花被厚肿,灰白色,病椹膨大,中心有一黑色菌核,病椹弄破后散出臭气。缩小性菌核病病椹显著缩小,灰白色,质地坚硬,表面有暗褐色细斑,病椹内形成黑色坚硬菌核。小粒性菌核病桑椹各小果染病后,膨大,内生小粒形菌核。病椹灰黑色,容易脱落而残留果轴。四川、江苏、辽宁、浙江、台湾均有发生。 病原  桑椹肥大性菌核病病菌 Ciboria shiraiana P.Henn.称白杯盘菌(桑实杯盘菌),属子囊菌亚门真菌。分生孢子梗丛生,基部粗顶端细小,上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单胞,卵形,无色。菌核萌发产生1~5个子囊盘,盘内生子囊,侧丝细长,内有8个子囊孢子,子囊孢子椭圆形,无色单胞,具隔膜1~2个。 桑椹缩小性菌核病菌 Mitrula shiraiana (P.Henn.)Ito et Imai 称白井地杖菌,属子囊菌亚门真菌。分生孢子梗细丝状,具分枝,端生卵形至椭圆形分生孢子,单胞,无色。从菌核上产生子实体,单生或丛生。子实体有长柄,柄部扁平,有的稍扭曲,灰褐色,生有茸毛。子实体头部长椭圆形,具数条纵向排列褶纹,浅褐色,子囊生在头部外侧子实层里,内生子囊孢子8个。子囊孢子单胞无色,椭圆形。 桑椹小粒性菌核病病菌 Ciboria carunculoides Siegler et Jankins 称肉阜状杯盘菌,属子囊菌亚门真菌。分生孢子近球形。子囊盘杯状,具长柄。子囊圆筒形,内生8个子囊孢子,子囊孢子肾脏形,有半球形小体附着。侧丝有分枝,有隔或无隔。浙江、贵州均有发现。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翌年(桑花开放时)条件适宜,菌核萌发产生子囊盘,盘内子实体上生子囊释放出子囊孢子,借气流传播到雌花上,菌丝侵入子房内形成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最后菌丝形成菌核,菌核随桑椹落入土中越冬。春季温暖、多雨、土壤潮湿利于菌核萌发,产生子囊盘多,病害重。通风透光差,低洼多湿,花果多,树龄老的桑园发病重。 防治方法  (1)清除病椹桑园中病椹落地后应集中深埋。翌年春季,菌核萌发产生子囊盘时,及时中耕,并深埋,减少初侵染源。(2)药剂防治花期喷洒50%腐霉利(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50%乙烯菌核利(农利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异菌脲(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700倍液,喷树冠有良好的防效。
(责任编辑:WangQ)

上一篇:桑树白纹羽病

下一篇:桑青枯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