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中心
数据仓库
当前位置:首页-数据仓库-病害

桑树灰霉病

作者:桑树 来源:White mulberry gray mold 发表时间:2007-07-19 点击:
【字号:   打印
病害中文名: 桑树灰霉病
病害别名: 没有别名信息!
病害英文名: White mulberry gray mold
病原信息:
病原中文名:灰葡萄孢
病原学名:Botrytis cinerea Person ex Fr
分类地位:真菌界半知菌类丝孢纲丝孢目,葡萄孢属,灰葡萄孢
病原介绍:子座埋生在寄主组织内 , 分生孢子梗细长从表皮表面长出 , 直立 , 分枝少 , 深褐色 , 具隔膜 6~16 个 , 大小 880~2340 × 11~22( μ m), 分生孢子梗端先缢缩后膨大 , 膨大部具小瘤状突起 , 突起上着生分生孢子 ; 分生孢子单胞无色 , 近球形或椭圆形 , 大小 5~12.5 × 3~9.5( μ m)。
病原中文名:富克尔核盘菌
病原学名:Sclerotinia fucckeliana (de Bary) Fuck.
分类地位:真菌界子囊菌门核菌纲柔膜菌目,核盘菌属,富克尔核盘菌
病原介绍:菌落初为灰白色,后为褐色,分生孢子梗散生或簇生于菌落内,浅褐色至褐色;分生孢子大小因环境条件的影响变化较大,广卵形较多,大小6~18×5~12(μm)D扫描电镜下孢子表面光滑D菌核基物表面生,但Cze+2Dox培养基上菌核半埋生居多,大小2.5~15mm左右,圆形至长圆形,常集结成大型不规则形的菌核。性孢子阶段常见,丝精器白色,群体呈灰白色,性孢子球形,大小3~4μm。子囊盘2-3个束生于菌核上,具柄;子囊圆筒形或棍棒形,100~130×9~13(μm)。侧丝线形,有隔膜;子囊孢子无色,卵形或椭圆形,8.5~11×3.5~6(μm)。
病原图:
寄主信息:
寄主中文名:桑树
寄主英文名:white mulberry
寄主学名:
侵染部位: 叶、花
症状图:
没有症状图信息!
病害症状: 叶片、雄花、桑梅均可受害。叶片染病新梢生长至3~27cm时叶片开始发病,病斑先从中下部叶片的尖端或叶缘开始,后逐渐向叶内主脉扩展,病部由深褐色变成黄褐色,叶缘多向叶面或叶背卷起。雄花染病后干枯。桑榕受害则腐烂。湿度大时,病部表面出现灰色至灰白色霉层,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发病规律: 北方病菌在病残体上越冬,翌春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借气流和雨水溅射传播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南方病菌分生孢子由于田间寄主终年存在,侵染周而复始不断发生,无明显越冬或越夏期。只要有高湿条件出现,气温20℃左右,该病即可流行。该病属低温域病害,分生孢子耐干能力强,在低温高湿条件下易流行,温暖高湿条件下,病情扩展也较快。
预测预报:
病害分类: 真菌
防治办法: 天竺葵灰霉病 (1)选用抗病品种。(2)加强桑园管理,避免低温高湿条件出现,低温不仅削弱了桑树生活力,而且低温持续时间长,抵抗力下降,遇有高湿很易感染灰霉病,因此提温降湿,是防治该病根本措施。(3)秋后及时清除病残体,集中烧毁或深埋。(4)合理浇水和施肥,雨后及时排水防止发病条件出现。(5)发病初期喷洒 50% 扑海因可湿性粉剂 1000 倍液或 50% 灭霉灵可湿性粉剂 800倍液、 40% 施佳乐悬浮剂 1200倍液、 28% 灰霉克可湿性粉剂 700~800倍液、 30% 大力水悬浮 剂 800 ~900倍液。
为害情况:
没有为害情况信息!
总体描述: 症状 叶片、雄花、桑梅均可受害。叶片染病新梢生长至3~27cm时叶片开始发病,病斑先从中下部叶片的尖端或叶缘开始,后逐渐向叶内主脉扩展,病部由深褐色变成黄褐色,叶缘多向叶面或叶背卷起。雄花染病后干枯。桑榕受害则腐烂。湿度大时,病部表面出现灰色至灰白色霉层,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病原 Botrytis cinerea Pers ex Fr.称灰葡萄孢,属半知菌类真菌。分生孢子梗直立、从生,大小1334~1814×14~20(μm),顶部具分枝1~2个,分枝顶端着生的分生孢子似葡萄穗状。分生孢子圆形或近圆形,单胞,大小8.3~14×8~12(μm)。有性态为Sclerotinia fuckeliana (de Bary) Fuck.称富克尔核盘菌,属子囊菌门真菌。除侵染桑树外,还可侵染多种花木、瓜类、茄果类、豆类、向日葵等多种作物。病菌发育适温10~23℃,最高30~32℃,最低4℃,适湿为持续90%以上的高湿条件。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北方病菌在病残体上越冬,翌春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借气流和雨水溅射传播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南方病菌分生孢子由于田间寄主终年存在,侵染周而复始不断发生,无明显越冬或越夏期。只要有高湿条件出现,气温20℃左右,该病即可流行。该病属低温域病害,分生孢子耐干能力强,在低温高湿条件下易流行,温暖高湿条件下,病情扩展也较快。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2)加强桑园管理,避免低温高湿条件出现,低温不仅削弱了桑树生活力,而且低温持续时间长,抵抗力下降,遇有高湿很易感染灰霉病,因此提温降湿,是防治该病根本措施。(3)秋后及时清除病残体,集中烧毁或深埋。(4)合理浇水和施肥,雨后及时排水防止发病条件出现。(5)发病初期喷洒 50% 扑海因可湿性粉剂 1000 倍液或 50% 灭霉灵可湿性粉剂 800倍液、 40% 施佳乐悬浮剂 1200倍液、 28% 灰霉克可湿性粉剂 700~800倍液、 30% 大力水悬浮 剂 800 ~900倍液。
(责任编辑:WangQ)

上一篇:桑树缺硼症

下一篇:桑树膏药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