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害中文名: |
桑萎缩型萎缩病 |
病害别名: | 隐桑 、 龙头桑 、 糜桑 |
病害英文名: |
|
病原信息: |
病原中文名: | 桑萎缩植原体 |
病原学名: | Mulberry dwarf,phytoplasma |
分类地位: | 原核生物界软壁菌门,植原体属,桑萎缩植原体 |
病原介绍: | 菌原体质粒圆形至椭圆形粒,大小80~1000(nm),单位膜的双层界膜清楚。 |
|
病原图: | 没有病原图信息! |
寄主信息: |
寄主中文名: | 桑树 |
寄主英文名: | white mulberry |
寄主学名: | |
|
侵染部位: |
整株 |
症状图: |
| 没有症状图信息! |
|
病害症状: |
发病轻的叶片小、皱缩,裂叶品种叶片变圆,枝条细短,叶序乱,节间短缩。中度染病,枝条顶部或中部腋芽萌发提早,有的生出很多侧枝,全叶黄化,致秋叶早落,春芽早发,没有花棍。染病重的枝条瘦细徒长,病叶小,当全株所有枝条都发病时,顶端病叶长6cm左右,最后致全株枯死。 |
发病规律: |
病原在染病桑树体内越冬,可通过嫁接传染,也可通过介体昆虫拟菱纹叶蝉和凹缘菱纹叶蝉传播。该病多发生在夏季高温季节,7~8月发病更重。生产上红皮大种、剑特桑、嵊县青桑、红顶皮桑、乌皮桑、火桑等易发病。偏施、过施氮肥桑园发病重。 |
预测预报: |
|
病害分类: |
类菌原体 |
防治办法: |
(1)严格检疫,禁止从病区引进苗木。(2)选用湖桑7号、35号、197,育237等抗病品种。团头荷叶白、荷叶白、桐乡青较抗病也可选用。病株隔2年进行1次春伐,对轻病株有康复之效。(3)嫁接前接穗用55℃温汤浸泡10分钟,进行物理防治,可起防病之效。(4)菱纹叶蝉卵孵化盛期喷洒10%吡虫啉(一遍净)可湿性粉剂或5%吡虫啉乳油2500倍液,隔30天1次,防治1次或2次。 |
为害情况: |
|
总体描述: |
症状 萎缩型萎缩病又称隐桑、龙头桑、糜桑等,是桑树重要病害。各植桑区均有发生。发病轻的叶片小、皱缩,裂叶品种叶片变圆,枝条细短,叶序乱,节间短缩。中度染病,枝条顶部或中部腋芽萌发提早,有的生出很多侧枝,全叶黄化,致秋叶早落,春芽早发,没有花棍。染病重的枝条瘦细徒长,病叶小,当全株所有枝条都发病时,顶端病叶长6cm左右,最后致全株枯死。
病原 Mulberry dwarf,phytoplasma 称桑萎缩植原体,旧称 Mycoplasma like organism简称MLO。在病株成熟的筛管细胞里有圆形至椭圆形植物菌原体质粒,大小80~1000(nm),单位膜的双层界膜清楚。现有人认为该病病原除此之外,还有呈线状的病毒粒体,其与植物菌原体协同作用而引起发病。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原在染病桑树体内越冬,可通过嫁接传染,也可通过介体昆虫拟菱纹叶蝉和凹缘菱纹叶蝉传播。该病多发生在夏季高温季节,7~8月发病更重。生产上红皮大种、剑特桑、嵊县青桑、红顶皮桑、乌皮桑、火桑等易发病。偏施、过施氮肥桑园发病重。
防治方法 (1)严格检疫,禁止从病区引进苗木。(2)选用湖桑7号、35号、197,育237等抗病品种。团头荷叶白、荷叶白、桐乡青较抗病也可选用。病株隔2年进行1次春伐,对轻病株有康复之效。(3)嫁接前接穗用55℃温汤浸泡10分钟,进行物理防治,可起防病之效。(4)菱纹叶蝉卵孵化盛期喷洒10%吡虫啉(一遍净)可湿性粉剂或5%吡虫啉乳油2500倍液,隔30天1次,防治1次或2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