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中心
数据仓库
当前位置:首页-数据仓库-病害

肉桂藻斑病

作者:肉桂 来源:不详 发表时间:2007-07-19 点击:
【字号:   打印
病害中文名: 肉桂藻斑病
病害别名: 没有别名信息!
病害英文名:
病原信息:
病原中文名:寄生性红锈藻
病原学名:Cephaleuros virescens Kunze
分类地位:绿藻门,头孢藻属,寄生性红锈藻
病原介绍:病部表面的毛毡状结构为红锈藻的营养体(藻丝体),由稠密细致的二叉分技的丝网构成。在叶内,红锈藻的细胞呈链状,相互连接成丝状体,延伸在叶片组织细胞间。丝状体(藻丝体)具分隔,细胞短,内含许多红色素体,呈橙黄色。表面的毛状物即孢子囊和孢子囊梗。孢子囊梗从藻丝体上长出,红褐色,具分隔,毛发状,末端膨大成头状,上生8~12条叉状小梗,每小梗顶端着生1椭圆形或球形、单胞红褐色的孢子囊。孢子囊成熟后,遇水破裂,释放出游动孢子。游动孢子椭圆形,侧生双鞭毛,无色。该菌在热带、亚热带的湿热地区常较北方重。除为害荔枝、龙眼外,还可为害柑楠、芒果、黄皮、番石榴、橄榄、咖啡、可可、茶等多种果木。
病原图:没有病原图信息!
寄主信息:
寄主中文名:肉桂
寄主英文名:cassia
寄主学名:
侵染部位:
症状图:
没有症状图信息!
病害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初期产生灰白色或灰绿色至黄褐色针头大小的小斑,后呈放射状扩展,形成圆形至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略隆起病斑,上生灰褐色或红褐色的霉状物。有时病斑边缘呈暗褐色,稍隆起,病组织多变硬,稍发红。
发病规律: 锈藻以营养体在病叶中越冬。翌春湿度大的条件下,产生游动孢子囊和游动孢子,游动孢子在水中萌发,从叶片角质层侵入,在叶片表皮细胞及角质层之间蔓延。叶片染病后又在病部表面产生游动孢子,借风雨飞溅传播,使病害不断扩大蔓延。病原藻喜欢高湿,但寄生性弱,多寄生在衰弱茶树上。茶园荫蔽、湿度大或湿气滞留利于发病。
预测预报:
病害分类: 寄生藻
防治办法: (1)注意选择高燥地块栽植;雨后或地下水位高时,注意开沟排水,防止湿气滞留。(2)及时疏除徒长枝和病枝,改善通风透光条件。(3)适当增施磷钾肥,提高茶树抗病力。(4)早春或晚秋发病初期开始喷洒27%铜高尚悬浮剂600倍液或20%龙克菌悬浮剂500倍液或0.6%~0.7%石灰半量式波尔多液或0.5%的96%以上硫酸铜液或30%绿得保悬浮剂400倍液或12%松脂酸铜(绿乳铜)乳油600倍液。
为害情况:
没有为害情况信息!
总体描述: 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初期产生灰白色或灰绿色至黄褐色针头大小的小斑,后呈放射状扩展,形成圆形至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略隆起病斑,上生灰褐色或红褐色的霉状物。有时病斑边缘呈暗褐色,稍隆起,病组织多变硬,稍发红。 病原 Cephaleuros virescens Kunze称头孢锈藻,属藻类。孢囊梗叉状分枝,长270~450μm,顶端生8~12个孢子囊。孢子囊卵形褐色,大小14.5~20.3×16~23.5(μm),遇水后散出游动孢子口游动孢子椭圆形,有鞭毛2根。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锈藻以营养体在病叶中越冬。翌春湿度大的条件下,产生游动孢子囊和游动孢子,游动孢子在水中萌发,从叶片角质层侵入,在叶片表皮细胞及角质层之间蔓延。叶片染病后又在病部表面产生游动孢子,借风雨飞溅传播,使病害不断扩大蔓延。病原藻喜欢高湿,但寄生性弱,多寄生在衰弱茶树上。茶园荫蔽、湿度大或湿气滞留利于发病。 防治方法 (1)注意选择高燥地块栽植;雨后或地下水位高时,注意开沟排水,防止湿气滞留。(2)及时疏除徒长枝和病枝,改善通风透光条件。(3)适当增施磷钾肥,提高茶树抗病力。(4)早春或晚秋发病初期开始喷洒27%铜高尚悬浮剂600倍液或20%龙克菌悬浮剂500倍液或0.6%~0.7%石灰半量式波尔多液或0.5%的96%以上硫酸铜液或30%绿得保悬浮剂400倍液或12%松脂酸铜(绿乳铜)乳油600倍液。
(责任编辑:WangQ)

上一篇:肉桂枝枯病

下一篇:肉桂叶枯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