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中心
数据仓库
当前位置:首页-数据仓库-病害

肉桂枝枯病

作者:肉桂 来源:Cassiabarktree branch rot 发表时间:2007-07-19 点击:
【字号:   打印
病害中文名: 肉桂枝枯病
病害别名: 没有别名信息!
病害英文名: Cassiabarktree branch rot
病原信息:
病原中文名:可可球二孢
病原学名:Botryodiplodia theobromae Pat.、Lasiodiplodia theobromae (Pat.) Criff. Et
分类地位:真菌界子囊菌门腔菌纲格孢腔菌目,葡萄座腔菌属,可可球二孢
病原介绍:子囊果埋生,近球形,暗褐色,大小224~280×168~280(μm),孔口突出病组织。子囊棍棒状,壁双层,具拟侧丝。子囊孢子8个,椭圆形,单胞,无色或淡色,21.3~32.9×10.3~17.4(μm)。分生孢子器真子座,球形、近球形,直径112~252(μm),单个或2~3个聚生在子座内。分生孢子初单胞无色,成熟后双胞褐色,表面有纵条纹,大小19.4~25.8×10.3~12.9(μm)。
病原图:
寄主信息:
寄主中文名:肉桂
寄主英文名:cassia
寄主学名:
侵染部位:
症状图:
病害症状: 初发病时枝条上由于肉桂泡盾盲蜡的居留和吸食汁液,产生褐色圆斑,褐斑再沿枝条上下扩展成褐色梭形斑和段斑,环绕枝条,破坏皮层的功能,嫩枝(梢)不久即表现枝枯,2~5年生枝(干)则顶部不能抽梢,枝干褐斑皮层通常肿胀、开裂、坏死,患部以上枝叶逐渐黄化,最终也枯死。
褐斑的发生部位与的肉桂泡盾盲蜡居留或吸食汁液有关,因而在当年生枝条上出现最多,更常见于叶腋、枝叉处。褐色段斑表面经检查,没有任何肉眼可见的破损,在适当的条件下,褐斑表面可见极小的疵状突起,突破表皮开裂,露出黑色粉状物,为可可毛色二孢 的分生孢子器和分生孢子。
发病规律: 在广西自然条件下,可可毛色二泡的有效传播和侵染主要是由肉桂泡盾盲蝽完成。此虫吸食在枝上产生很多接种点,也可在木栓形成层上产生新的接种点,使可可毛色二孢在皮层内扩展。该病于6~10月盛发。
预测预报:
病害分类: 真菌
防治办法: (1)从防治肉桂孢盾盲蝽入手,有可能通过防虫来达到防治肉桂枝枯病的目的。(2)也可试用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灵?硫磺悬浮剂800倍液防治病原真菌。
为害情况:
没有为害情况信息!
总体描述: 症状 据梧州检疫局研究:初发病时枝条上由于肉桂泡盾盲蜡(Pseudodoniella chinensis)的居留和吸食汁液,产生褐色圆斑,褐斑再沿枝条上下扩展成褐色梭形斑和段斑,环绕枝条,破坏皮层的功能,嫩枝(梢)不久即表现枝枯,2~5年生枝(干)则顶部不能抽梢,枝干褐斑皮层通常肿胀、开裂、坏死,患部以上枝叶逐渐黄化,最终也枯死。 褐斑的发生部位与P.chinensis的居留或吸食汁液有关,因而在当年生枝条上出现最多,更常见于叶腋、枝叉处。褐色段斑表面经检查,没有任何肉眼可见的破损,在适当的条件下,褐斑表面可见极小的疵状突起,突破表皮开裂,露出黑色粉状物,为可可毛色二孢(Lasiodiplodia theobromae) 的分生孢子器和分生孢子。 病原 有认为是Lasiodiplodia theobromae (Pat.) Griff. & Maubl. 称可可毛色二孢,属半知菌类真菌,也有专家认为可能是Diplodia sp.引起。目前尚未完全定论。30℃条件下,可可毛色二孢在PDA平板上生长很快,菌落初为白色,第4天产生草绿色素,后逐渐变成黑色,第20天左右产生孢子器,呈黑色颗粒状,四周生灰黑色绒状菌丝。分生孢子褐色,双细胞,椭圆形,大小22.5~32.5×11.3~15(μm)。生长适温22.5~34.5℃,30.5~32.5℃最适,属高温适生菌。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在广西自然条件下,可可毛色二泡的有效传播和侵染主要是由肉桂泡盾盲蝽完成。此虫吸食在枝上产生很多接种点,也可在木栓形成层上产生新的接种点,使可可毛色二孢在皮层内扩展。该病于6~10月盛发。 防治方法 (1)从防治肉桂孢盾盲蝽入手,有可能通过防虫来达到防治肉桂枝枯病的目的。(2)也可试用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灵?硫磺悬浮剂800倍液防治病原真菌。
(责任编辑:WangQ)

上一篇:乳茄褐腐病

下一篇:肉桂藻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