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害中文名: |
日本冷杉拟赤枯病 |
病害别名: | 冷杉灰斑病 |
病害英文名: |
|
病原信息: |
病原中文名: | 茎点霉属 |
病原学名: | Phoma sp. |
分类地位: | 真菌界半知菌类腔孢纲球壳孢目,茎点霉属 |
病原介绍: | 分生孢子器扁球形或球形, 黑褐色, 大小170~233μm, 生在文竹的表皮下。分生孢子近椭圆形至长圆形, 单胞无色, 大小4.0~7.6 × 1.8~2.5( μm)。 |
|
病原图: | |
寄主信息: |
|
侵染部位: |
叶 |
症状图: |
|
病害症状: |
初沿叶尖生灰白色坏死斑,逐渐向叶内扩展至1/3~/5,病健分界处生一黑褐色线,后期病斑上生出黑色小粒点,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 |
发病规律: |
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器在病叶上越冬,翌春条件适宜时释放出分生孢子,借风雨或昆虫传播,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春季温暖高湿易发病,树势衰弱、树冠郁密发病重。 |
预测预报: |
|
病害分类: |
真菌 |
防治办法: |
(1)加强管理,做到造抚结合,提高抗病性。(2)及时修剪病叶、病枝,集中深埋或烧毁,减少初侵染源。(3)发病初期喷洒50%甲基硫菌灵?硫磺悬浮剂8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40%波尔多精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
为害情况: |
|
总体描述: |
症状 又称冷杉灰斑病。主要为害冷杉叶端,初沿叶尖生灰白色坏死斑,逐渐向叶内扩展至1/3~/5,病健分界处生一黑褐色线,后期病斑上生出黑色小粒点,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该病症状与水杉赤枯病相似,只是病斑上产生黑点状分生孢子器。
病原 Phoma sp.称一种茎点霉,属半知菌类真菌。分生孢子器半埋生,球形,褐色,具孔口。产孢细胞桶形。分生孢子椭圆形,单胞无色,未见附属物。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器在病叶上越冬,翌春条件适宜时释放出分生孢子,借风雨或昆虫传播,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春季温暖高湿易发病,树势衰弱、树冠郁密发病重。
防治方法 (1)加强管理,做到造抚结合,提高抗病性。(2)及时修剪病叶、病枝,集中深埋或烧毁,减少初侵染源。(3)发病初期喷洒50%甲基硫菌灵?硫磺悬浮剂8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40%波尔多精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