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中心
数据仓库
当前位置:首页-数据仓库-病害

日本菟丝子为害杨树

作者:杨树 来源:Japanese cuscuta 发表时间:2007-07-19 点击:
【字号:   打印
病害中文名: 日本菟丝子为害杨树
病害别名: 没有别名信息!
病害英文名: Japanese cuscuta
病原信息:
病原中文名:日本菟丝子
病原学名:Cuscuta japonica Choisy
分类地位:被子植物门菟丝子科,菟丝子属,日本菟丝子
病原介绍:是一种藤本植物,无叶,能开花结果。茎粗2mm,分枝多,苗期无色,后变黄绿色至紫红色。花序旁生,基部多分枝,苞和小苞似鳞片状,花萼碗状,5个萼片,钝尖与基部相连,有红紫色瘤状斑点,花冠白色管状,有5个裂皮及雄蕊,花药卵圆形,无花丝,生于二裂片间,雌蕊隐于花冠里,2裂柱头,蒴果卵圆形,有1~2粒种子,微绿色至微红色。
病原图:没有病原图信息!
寄主信息:
寄主中文名:杨树
寄主英文名:aspen
寄主学名:
侵染部位: 整株
症状图:
病害症状: 日本菟丝子缠绕杨树,遇到嫩枝或叶产生纺锤形吸器,吸取寄主营养。由于杨树茎部生长较快,菟丝子笼罩树梢似密网,造成杨树枝枯叶萎,提早脱落,影响生长发育和观赏。
发病规律: 以种子在土壤中越冬,翌夏初发芽长出棒状幼苗,长至9~15cm时,先端开始旋转,碰到树苗即行缠绕,迅速产生吸根与树苗紧密结合,后下部枯死与土壤脱离,靠吸根在寄主体内吸取营养维持生活。幼茎不断伸长向上缠绕,先端与树苗接触处不断形成吸根,并生出许多分枝形成一蓬无根藤。日本菟丝子多发生在土壤比较潮湿、杂草或灌木丛生的地方。
预测预报:
病害分类: 寄生植物
防治办法: 以种子在土壤中越冬,翌夏初发芽长出棒状幼苗,长至9~15cm时,先端开始旋转,碰到树苗即行缠绕,迅速产生吸根与树苗紧密结合,后下部枯死与土壤脱离,靠吸根在寄主体内吸取营养维持生活。幼茎不断伸长向上缠绕,先端与树苗接触处不断形成吸根,并生出许多分枝形成一蓬无根藤。日本菟丝子多发生在土壤比较潮湿、杂草或灌木丛生的地方。
为害情况:
没有为害情况信息!
总体描述: 症状 日本菟丝子缠绕杨树,遇到嫩枝或叶产生纺锤形吸器,吸取寄主营养。由于杨树茎部生长较快,菟丝子笼罩树梢似密网,造成杨树枝枯叶萎,提早脱落,影响生长发育和观赏。 病原 Cuscuta japonica Choisy称日本菟丝子,属寄生性种子植物。是一种藤本植物,无叶,能开花结果。茎粗2mm,分枝多,苗期无色,后变黄绿色至紫红色。花序旁生,基部多分枝,苞和小苞似鳞片状,花萼碗状,5个萼片,钝尖,与基部相连,有红紫色瘤状斑点。花冠白色管状,有5个裂皮及雄蕊,花药卵圆形,无花丝,生于二裂片间,雌蕊隐于花冠里,2裂柱头。蒴果卵圆形,有1~2粒种子,微绿色至微红色。除为害杨树外,还可为害女贞、水蜡、珊瑚树等多种观赏植物。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以种子在土壤中越冬,翌夏初发芽长出棒状幼苗,长至9~15cm时,先端开始旋转,碰到树苗即行缠绕,迅速产生吸根与树苗紧密结合,后下部枯死与土壤脱离,靠吸根在寄主体内吸取营养维持生活。幼茎不断伸长向上缠绕,先端与树苗接触处不断形成吸根,并生出许多分枝形成一蓬无根藤。日本菟丝子多发生在土壤比较潮湿、杂草或灌木丛生的地方。 防治方法 (1)日本菟丝子为害严重的地方,应深翻使菟丝子种子不能萌生出土。(2)春末夏初发现有菟丝子立即拔除,深埋或烧毁,以防扩大。(3)发生后可喷"鲁保1号"生物制剂,使用浓度要求每mL水中含活孢子数不少于3000万个,每667㎡2~2.5L,于雨后或傍晚及阴天喷洒,隔7天1次,连续防治2~3次。也可喷洒6%草甘磷可湿性粉剂200~250倍液,如能在药前打断菟丝子茎蔓造成伤口效果更好。
(责任编辑:Wang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