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害中文名: |
球根鸢尾眼斑病 |
病害别名: | 球根鸢尾褐斑病 |
病害英文名: |
|
病原信息: |
病原中文名: | 鸢尾小隔孢壳 |
病原学名: | Didymellina iridis Amer |
分类地位: | |
病原介绍: | |
病原中文名: | 鸢尾疣蠕孢霉 |
病原学名: | Heterosporium iridis (Fautr. et Roum) Jacques |
分类地位: | 真菌界半知菌类丝孢纲丝孢目,疣蠕孢属,鸢尾疣蠕孢霉 |
病原介绍: | 子座褐色。分生孢子梗5~24根束生,浅褐色,具隔膜2~5个,大小40~182×8~14(μm)。分生孢子褐色,单生,圆柱形,表面具小刺,顶端、基部略呈圆形,脐点大凹入基部细胞内,具隔膜2~3个,大小32~64×15~20(μm)。 |
|
病原图: | 没有病原图信息! |
寄主信息: |
|
侵染部位: |
叶 |
症状图: |
| 没有症状图信息! |
|
病害症状: |
叶片染病开始出现圆形褐色斑点,后变成浅黄色椭圆形病斑,最后中央逐渐褪为灰白色,边缘暗褐色,且有水渍状黄色晕纹,病斑上生有黑色霉状物。严重时病斑融合,致部分叶组织或全株干枯。 |
发病规律: |
植株进入花期以后,连续阴雨,为害逐渐加重。 |
预测预报: |
|
病害分类: |
真菌 |
防治办法: |
(1)加强管理。秋冬及时清除病残体,以减少下年菌源。重病区忌连作。密度适宜,注意通风透光,雨后及时排水,防止湿气滞留。采用配方施肥技术,适当增施磷肥和钙肥,提高寄主抗病力。(2)发病初期喷洒25%苯菌灵·环己锌乳油800倍液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刺1000倍液、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6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40%多丰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15%亚胺唑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隔10天左右1次,防治3~4次。 |
为害情况: |
|
总体描述: |
症状 又称褐斑病。主要为害叶片,有时也为害茎和花芽。叶片染病开始出现圆形褐色斑点,后变成浅黄色椭圆形病斑,最后中央逐渐褪为灰白色,边缘暗褐色,且有水渍状黄色晕纹,病斑上生有黑色霉状物。严重时病斑融合,致部分叶组织或全株干枯。
病原 Didymelliina iridis Amer.称鸢尾小隔孢壳,属子囊菌门真菌。无性态为Heterosporium iridis (Fautr. et Roum) Jacques 称鸢尾疣蠕孢霉,属半知菌类真菌。分生孢子梗榄褐色,大小57~182×8~14(μm)。分生孢子榄褐色,圆筒形,具1~8个隔膜,大小40~60×15~21(μm)。除为害鸢尾外,还为害唐菖蒲、射干等。发病规律 植株进入花期以后,连续阴雨,为害逐渐加重。
防治方法 (1)加强管理。秋冬及时清除病残体,以减少下年菌源。重病区忌连作。密度适宜,注意通风透光,雨后及时排水,防止湿气滞留。采用配方施肥技术,适当增施磷肥和钙肥,提高寄主抗病力。(2)发病初期喷洒25%苯菌灵?环己锌乳油800倍液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刺1000倍液、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6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40%多丰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15%亚胺唑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隔10天左右1次,防治3~4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