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中心
数据仓库
当前位置:首页-数据仓库-病害

球根鸢尾褐斑病

作者:球根鸢尾 来源:不详 发表时间:2007-07-19 点击:
【字号:   打印
病害中文名: 球根鸢尾褐斑病
病害别名: 球根鸢尾斑病
病害英文名:
病原信息:
病原中文名:鸢尾基腐匙孢霉
病原学名:Mystrosporium adustum Massee、Drechslera iridis (Oud) E11is
分类地位:真菌界半知菌类丝孢纲丝孢目,匙孢霉属,鸢尾基腐匙孢霉
病原介绍:菌丝褐色,有隔,多分枝,宽3~4μm。分生孢子与分生孢子梗都呈深褐色,分生孢子梗粗壮。分生孢子椭圆形、球形、匙形或梭形,大小8~10μm ×15~20μm ,顶生或侧生,孢子内有砖隔,横隔膜厚,纵隔膜少。孢子壁厚,约0. 5~1μm ,平滑,折射率高。在PDA 上生长较慢,菌落厚,质地棉絮状,中间略微凸起。刚长出的菌丝体为浅黄色,随着生长逐渐变成灰褐色,培养基呈紫红色,颜色较一致。液体培养,菌丝球为灰黑色,培养液呈黑色。
病原图:没有病原图信息!
寄主信息:
寄主中文名:球根鸢尾
寄主英文名:
寄主学名:
侵染部位:
症状图:
没有症状图信息!
病害症状: 初在叶上现小斑点和条状斑,后扩展成深红褐色大斑块或条斑,中央灰色,条件适宜时可见深黑色孢子堆。花茎、花苞染病也生类似的症状,严重时造成叶落花萎。鳞茎染病鳞片上现不规则型黑色硬凹斑或条斑,造成病茎腐烂。
发病规律: 病菌在土壤中或病残体上越冬。雨水溅射能使近地面的茎部染病,土壤中钙和磷肥缺乏时易发病。湿度大,栽植过密及连作发病重。进入雨季为害逐渐加重。
预测预报:
病害分类: 真菌
防治办法: 1)生长期注意拔除病株,收获时注意汰除病鳞茎,一般不宜把鳞茎留在田间越冬,每隔3~4年进行1次轮作。(2)鳞茎进行药剂处理将鳞茎用0.5%的43%甲醛液浸3~4小时,药水温度控制在43℃左右,晾干后贮藏。(3)发病初期喷洒40%百菌清悬浮剂5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灵·硫磺悬浮剂800倍液、25%苯菌灵·环己锌乳油800倍液,隔15天左右1次,防治2~3次。
为害情况:
没有为害情况信息!
总体描述: 症状 又称斑病,是鳞茎鸢尾上的严重病害。主要为害叶片。初在叶上现小斑点和条状斑,后扩展成深红褐色大斑块或条斑,中央灰色,条件适宜时可见深黑色孢子堆。花茎、花苞染病也生类似的症状,严重时造成叶落花萎。鳞茎染病鳞片上现不规则型黑色硬凹斑或条斑,造成病茎腐烂。 病原 Mystrosporium adustum Massee称鸢尾基腐匙孢霉,异名:Drechslera iridis (Oud) E11is称鸢尾锥式孢霉。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在土壤中或病残体上越冬。雨水溅射能使近地面的茎部染病,土壤中钙和磷肥缺乏时易发病。湿度大,栽植过密及连作发病重。进入雨季为害逐渐加重。 防治方法 (1)生长期注意拔除病株,收获时注意汰除病鳞茎,一般不宜把鳞茎留在田间越冬,每隔3~4年进行1次轮作。(2)鳞茎进行药剂处理将鳞茎用0.5%的43%甲醛液浸3~4小时,药水温度控制在43℃左右,晾干后贮藏。(3)发病初期喷洒40%百菌清悬浮剂5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灵?硫磺悬浮剂800倍液、25%苯菌灵?环己锌乳油800倍液,隔15天左右1次,防治2~3次。
(责任编辑:Wang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