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态描述: |
成虫体长约12mm,翅展约24~40(mm),体、翅白色,触角干白色,足的胫节和跗节橙黄色。阳茎短,圆柱形,末端尖。卵长0.8mm,椭圆形,灰黄色,表面覆有灰黑色分泌物,串状排列。末龄幼虫体长约25~35(mm),体浅黄绿色,头灰褐色。各节背面具白色毛瘤,瘤的基部四周黑色,腹部1、2节上具较大的黑色毛丛。蛹长15mm,浅绿色,头顶具黑褐色毛束。腹面青灰色,复眼红褐色。 |
发生为害规律: |
北京、山西年生2代,以低龄幼虫在树皮缝或附近建筑物的缝隙处越冬。翌年4月中旬榆钱刚开时开始活动,6月中旬就地吐丝作茧化蛹,蛹期15~20天,7月初成虫羽化。7月中、下旬进入1代幼虫孵化盛期,8月下旬化蛹。9月初1代成虫羽化,多把卵产在叶背或枝条上,排列成串。9月中、下旬2代幼虫孵化、为害。10月上旬幼虫钻进树皮缝处越冬。成虫有趋光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