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虫中文名: |
油桐尺蠖 |
害虫别名: | 柴棍虫 、 卡步虫 、 大尺蠖 、 量尺虫 、 油桐尺蛾 |
害虫学名: |
Buzura suppressaria Guenée |
害虫英文名: |
Tung – oil tree geometrid |
分类地位: |
昆虫纲鳞翅目,尺蠖蛾科,油桐尺蠖 |
为害作物: |
没有为害作物名信息! |
形态图: |
|
形态描述: |
成虫 雌成虫体长24~25(mm),翅展67~76(mm)。触角丝状。体翅灰白色,密布灰黑色小点。翅基线、中横线和亚外缘线系不规则的黄褐色波状横纹,翅外缘波浪状,具黄褐色缘毛。足黄白色。腹部末端具黄色茸毛。雄蛾体长19~23(mm),翅展50~61(mm)。触角羽毛状,黄褐色,翅基线、亚外缘线灰黑色,腹末尖细。其他特征同雌蛾。卵长0.7~0.8(mm),椭圆形,蓝绿色,孵化前变黑色。常数百至千余粒聚集成堆,上覆黄色茸毛。幼虫未龄幼虫体长56~65(mm)。初孵幼虫长2mm,灰褐色,背线、气门线白色。体色随环境变化,有深褐、灰绿、青绿色。头密布棕色颗粒状小点,头顶中央凹陷,两侧具角状突起。前胸背面生突起2个,腹面灰绿色,别于云尺蠖。腹部第八节背面微突,胸腹部各节均具颗粒状小点,气门紫红色。蛹 长19~27(mm),圆锥形。头顶有一对黑褐色小突起,翅芽达第四腹节后缘。臀棘明显,基部膨大,凹凸不平,端部针状 |
症状图: |
| 没有症状图信息! |
|
为害症状: |
为害作物名: | 油桐、茶、柑橘、梨、荔枝、龙眼、杨梅、剌槐、漆树、乌桕、麻栋、板栗、杉、花椒、小核桃、柿 |
为害状描述: | 幼虫食叶成缺刻或孔洞,严重的把叶片吃光,致上部枝梢枯死,严重影响产量和质量。 |
|
发生为害规律: |
河南年生2代,安徽、湖南年生2~3代,广东3~4代。以蛹在土中越冬,翌年4月成虫羽化产卵。一代成虫发生期与早春气温关系很大,温度高始蛾期早。湖南长沙一代成虫寿命6.5天,二代5天;卵期一代15.4天,二代9天;幼虫期一代33.6天,二代35.1天;蛹期一代36天,越冬蛹期195天。广东英德成虫寿命3~6天,卵期8~17天,幼虫期23~54天,非越冬蛹14天左右。成虫多在晚上羽化,白天栖息在高大树木的主干上或建筑物的墙壁上,受惊后落地假死不动或做短距离飞行,有趋光性。成虫羽化后当夜即交尾,翌日晚上开始产卵,卵多产在高大树木主干的缝隙中或茶丛枝叶间。每雌产卵2000余粒,最多3700余粒,分3~4次产完。卵孵化率98%以上。幼虫孵化后向树木上部爬行,后吐丝下垂,借风飘荡分散。幼虫共6~7龄。喜在傍晚或清晨取食,低龄幼虫仅取食嫩叶和成叶的上表皮或叶肉,使叶片呈红褐色焦斑,3龄后从叶尖或叶缘向内咬食成缺刻,4龄后食量大增,每头老熟幼虫每天食量达60~70cm2的叶面积。3龄后幼虫畏强光,中午阳光强时常躲在茶丛枝叶间。老熟后入土3~5cm在距根基30cm半径内筑土室化蛹。天敌有黑卵蜂、寄生蝇等。 |
预测预报: |
|
为害分类: |
食叶害虫 |
防治办法: |
(1)深翻灭蛹。(2)人工防治 ①在发生严重的果园于各代蛹期进行人工挖蛹。②根据成虫多栖息于高大树木或建筑物上及受惊后有落地假死习性,在各代成虫期于清晨进行人工扑打,也是防治该尺蠖的重要措施:③卵多集中产在高大树木的树皮缝隙间,可在成虫盛发期后,人工刮除卵块。(3)掌握在孵化盛末期对橘园附近高大树术及树丛喷洒20%氧戊菊酯乳油1500倍液或52.25%农地乐乳油1500~2000倍液。(4)于成虫发生盛期每晚点灯诱杀成虫。(5)提倡施用油桐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每km2用多角体2500亿,对水140L,于第一代幼虫1~2龄高峰期喷雾(相当于1.4×108多角体/ml),当代幼虫死亡率80%,持效3年以上。 |
为害情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