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虫中文名: |
绣线菊蚜 |
害虫别名: | 苹果黄蚜 、 苹叶蚜虫 |
害虫学名: |
Aphis citricola Van der Goot |
害虫英文名: |
Spiraea aphid |
分类地位: |
昆虫纲同翅目,蚜科,绣线菊蚜 |
为害作物: |
没有为害作物名信息! |
形态图: |
|
形态描述: |
成虫无翅胎生雌蚜体长1.6~1.7(mm),宽0.94(mm),长卵圆形,多为黄色,有时黄绿或绿色。头浅黑色,具10根毛。口器、腹管、尾片黑色。体表具网状纹,体侧缘瘤馒头形,体背毛尖;腹部各节具中毛1对,除第1和8节有1对缘毛外,第2~7节各具2对缘毛。触角6节,丝状,无次生感觉圈,短于体躯,基部浅黑色,3~6节具瓦状纹。尾板端圆,生毛12~13根,腹管长亦生瓦状纹。有翅胎生雌蚜体长约1.5mm,翅展4.5mm左右,近纺锤形。头部、胸部、腹管、尾片黑色,腹部绿色或淡绿至黄绿色。2~4腹节两侧具大型黑缘斑,腹管后斑大于前斑,第1~8腹节具短横带。口器黑色,复眼暗红色。触角6节,丝状,较体短,第3节有次生感觉圈5~10个,第4节有O~4个。体表网纹不明显。若虫鲜黄色,复眼、触角、足、腹管黑色。无翅若蚜体肥大,腹管短。有翅若蚜胸部较发达,具翅芽。卵椭圆形,长0.5mm,初淡黄至黄褐色,后漆黑色,具光泽。 |
症状图: |
|
为害症状: |
为害作物名: | 山楂、柑橘、苹果、梨、李、杏、沙果、杜梨、木瓜、枇杷、山丁子、 绣线菊、石楠、麻叶绣球、榆叶梅、海棠、樱花、山楂 |
为害状描述: | 以成虫、若虫刺吸叶和枝梢的汁液,叶片被害后向背面横卷,影响新梢生长及树体发育。 |
|
发生为害规律: |
年生10多代,以卵在枝杈、芽旁及皮缝处越冬。翌春寄主萌动后越冬卵孵化为干母,4月下旬于芽、嫩梢顶端、新生叶的背面为害10余天即发育成熟,开始进行孤雌生殖直到秋末,只有最后1代进行两性生殖,无翅产卵雌蚜和有翅雄蚜交配产卵越冬。为害前期因气温低,繁殖慢,多产生无翅孤雌胎生朗;5月下旬开始出现有翅孤雌胎生蚜,并迁飞扩散;6~7月繁殖最快,枝梢、叶柄、叶背布满蚜虫,是虫口密度迅速增长的为害严重期,致叶片向叶背横卷,叶尖向叶背、叶柄方向弯曲。8~9月雨季虫口密度下降,10~11月产生有性蚜交配产卵,一般初霜前产下的卵均可安全越冬。天敌有瓢虫、草蛉、食蚜蝇、蚜茧蜂等。 |
预测预报: |
|
为害分类: |
吮吸式害虫 |
防治办法: |
(1)结合夏剪,剪除被害枝梢。并保护天敌。(2)早春发芽前喷5%柴油乳剂或黏土柴油乳剂杀卵。(3)越冬卵孵化后及为害期,及时喷洒52.25%毒?氯(农地乐)乳油1500倍液或30%桃小灵乳油2500倍液或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10%氯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43%氟氯氰?辛(新百灵)乳油1500倍液。(4)药液涂干。木本药用植物在蚜虫初发时,用毛刷醮药在树干上部或主枝基部涂6cm宽的药环,涂后用塑料膜包扎。还可选用40%乐果乳油20~50倍液。必要时选用20%氰戊菊酯乳油50mL,加水50kg,再加上消抗液50mL,搅匀后喷洒。也可用40%乐果乳油,667㎡用药50mL加水60kg,再加入消抗液50mL效果显著。此外还可选用50%辛氰乳油1500倍液或2.5%功夫乳油30mL,加60kg水,再加入消抗液30mL,防效明显提高。(5)提倡使用蚜霉菌400~500倍液,掌握在蚜虫高峰前选晴天喷洒均匀。10%吡虫啉2000倍液对绣线菊蚜的毒力受温度影响大,气温低时,不宜使用,气温高于25℃可与其他杀虫剂轮换使用。 |
为害情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