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中心
数据仓库
当前位置:首页-数据仓库-虫害

小猿叶虫

作者:Phaedon brassicae Baly、Phaedon 来源:Daikon leaf beetle 发表时间:2007-06-18 点击:
【字号:   打印
害虫中文名: 小猿叶虫
害虫别名: 乌壳虫 、 猿叶甲 、 白菜猿叶甲
害虫学名: Phaedon brassicae Baly、Phaedon incertum Baly
害虫英文名: Daikon leaf beetle
分类地位: 昆虫纲鞘翅目,叶甲科,小猿叶虫
为害作物: 没有为害作物名信息!
形态图:
形态描述: 成虫:体长3.4mm,宽2.1~2.8mm,卵圆形。背面蓝色,带绿色光泽。腹面黑色,腹部末节端缘棕色。触角基部2节的顶端带棕色。头小,深嵌入前胸,刻点相当深密。触角向后伸展达鞘翅基部,第2节与第4节等长,短于第3节,端部5节明显加粗。鞘翅刻点排列规则,每翅8行半,肩瘤外侧还有一行相当稀疏的刻点。后翅退化,不能飞行。卵:长椭圆形,但一端较钝,约1.2~1.8×0.46~0.54mm。初产时为鲜黄色,渐变暗黄色。末龄幼虫:体长6.8~7.4mm,灰黑色而带黄。各节有黑色肉瘤8个,在腹部每侧呈4个纵行。蛹:长3.4~3.8mm,近半球形,黄色。腹部各节没有成丛的毛,腹部末端也没有叉状突起。
症状图:
没有症状图信息!
为害症状:
为害作物名:油菜、白菜、萝卜、芥菜、花椰菜、莴苣、胡萝卜、洋葱、葱
为害状描述:以成虫和幼虫取食叶片呈缺刻或孔洞,严重时,食成网状,仅留叶脉,造成减产。
发生为害规律: 在南方与大猿叶虫混杂发生,同样严重。在长江流域年发生3代,以成虫越冬。在广东年发生5代,无明显越冬现象。2月底3月初成虫开始活动,3月中旬产卵,3月底孵化,4月份成虫和幼虫混合为害最烈,下旬化蛹及羽化。5月中旬气温渐高,成虫蛰伏越夏。8月下旬又开始活动,9月上旬产卵,9~11月盛发,各虫态均有。12月中下旬成虫越冬,越冬场所为枯叶下或根隙,略群集。当夏季气温不高、食料丰富时,夏眠缩短或不休眠。成虫寿命长,平均约2年。卵散产于叶柄上,产前咬孔,一孔一卵,横置其中。卵期约7天。幼虫喜在心叶取食,昼夜活动,以晚上为甚。幼虫发育历期,在第一代约21天,其他各代7~8天。老熟幼虫入土3cm左右筑土室化蛹,蛹期7~11天。
预测预报:
为害分类: 食叶害虫
防治办法: (1)提倡使用防虫网,防治猿叶虫,兼治其他害虫。具体方法参见美洲斑潜蝇。(2)农业防治:秋冬结合积肥,清除菜田残株败叶,铲除杂草,可消灭部分越冬虫源及减少早春害虫的食料。(3)药剂防治:防治成虫可喷洒2.5%鱼藤酮乳油500倍液或0.5%楝素杀虫乳油8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90%敌百虫可溶性粉剂900倍液。(4)防治幼虫可掌握在卵孵化盛期,环绕植株喷洒5%氟虫腈(锐劲特)悬浮剂2000倍液,隔7天1次,使用辛硫磷的采收前6天停止用药。
为害情况:
没有为害情况信息!
(责任编辑:WangQ)

上一篇:小造桥夜蛾

下一篇:小青花金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