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中心
数据仓库
当前位置:首页-数据仓库-虫害

桃蛀螟

作者:Dichocrocis punctiferalis Guen 来源:Peach pyralid moth 发表时间:2007-06-18 点击:
【字号:   打印
害虫中文名: 桃蛀螟
害虫别名: 桃斑螟 、 桃蛀野螟 、 桃斑柱螟 、 桃蛀螟 、 桃实螟 、 桃果蠹 、 桃蠹心虫 、 桃蛀心虫 、 桃野螟蛾 、 桃斑纹野螟蛾 、 果斑螟蛾 、 豹纹蛾 、 豹纹斑螟 、 桃蠹螟 、 桃蛀虫
害虫学名: Dichocrocis punctiferalis Guenee
害虫英文名: Peach pyralid moth
分类地位: 昆虫纲鳞翅目,螟蛾科,桃蛀螟
为害作物: 没有为害作物名信息!
形态图:
形态描述: 成虫体长12mm,翅展22-25(mm),黄至橙黄色,体翅表面具许多黑斑点似豹纹:胸背有7个;腹背第1和3~6节各有3个横列,第7节有时只有1个,第23节无黑点,前翅25~28个,后翅15~16个,雄第9节末端黑色,雌不明显。卵椭圆形,长0.6mm,宽0.4mm,表面粗糙布细微圆点,初乳白渐变橘黄、红褐色。幼虫体长22mm,体色多变,有淡褐、浅灰、浅灰蓝、暗红等色,腹面多为淡绿色。头暗褐,前胸盾褐色,臀板灰褐,各体节毛片明显,灰褐至黑褐色,背面的毛片较大,第1~8腹节气门以上各具6个,成2横列,前4后2。气门椭圆形,围气门片黑褐色突起。腹足趾钩不规则的3序环。蛹长13mm,初淡黄绿后变褐色,臀棘细长,末端有曲刺6根。茧长椭圆形,灰白色。
症状图:
为害症状:
为害作物名:高粱、玉米、粟、向日葵、蓖麻、姜、棉花、桃、柿、核挑、板栗、无花果、松树、樱桃、梅、山楂、苹果、梨、石榴、柿、栗、柑桔、枇杷、龙眼、荔枝、向日葵、柚果、沙田柚、芒果、木菠萝、猕猴桃、黑莓
为害状描述:为害高粱时成虫把卵单产在吐穗扬花的高粱穗上 , 一穗产卵 3~5 粒 , 初孵幼虫蛀入高粱幼嫩籽粒内 , 用粪便或食物残渣把口封住 , 在其内蛀害 , 吃空一粒又转一粒直至三龄前。三龄后吐丝结网缀合小穗中间留有隧道 , 在里面穿行啃食籽粒 , 严重的把高粱粒蛀食一空。此外还可蛀秆 , 为害情况参见玉米螟。 为害玉米时 , 主要蛀食雌穗 , 也可蛀茎 , 受害株率达 30%~80%, 在四川宜宾从秋玉米抽雄至蜡熟阶段把卵产在雄穗、雌穗、叶鞘合缝处或叶耳正反面 , 百株卵量高达 1729 粒。
发生为害规律: 该虫在长江中上游渝东地区年生4~5代,以老熟幼虫在玉米、高粱等秸杆等多种寄主上越冬。第1代发生在6月,主要为害桃、李、梨等果实;2代发生在7月,主害桃、玉米;3、4代发生在8~9月,这时高梁、玉米已收获,食物恶化,影响该虫生存和繁殖,经过几年的生存适应,3、4代的桃蛀螟开始转移到柚、沙田柚园中,为害柚果,由于柚果内水分充足,含糖量高,桃蛀螟很快适应,并迅速繁殖为害。该虫昼伏夜出,把卵散产在柚果上,一般每果产1~3粒卵,卵期7天左右,幼虫期15~20天,蛹期8天,在四川东部完成1个世代历时30天,常有转果为害的习性。
预测预报:
为害分类: 蛀果害虫
防治办法: (1)清除越冬幼虫,冬季和早春及时处理完玉米、高粱秸杆,刮除桃、李皮缝中的越冬幼虫。(2)8月上旬开始套袋,套袋前喷药防治1次。(3)柚园于7月下旬至8月上旬喷洒40%乐果乳油15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1500倍液。52.25%农地乐乳油2000倍液、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隔10天1次,防治2~3次。
为害情况:
没有为害情况信息!
(责任编辑:WangQ)

上一篇:甜菜斑蝇

下一篇:桃一点斑叶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