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虫中文名: |
台湾稻螟 |
害虫别名: | 没有别名信息! |
害虫学名: |
Chilo auricilius Dudgeno 、Chilotraea auricilia (Dudgeon) |
害虫英文名: |
Dark-headed stem borer |
分类地位: |
昆虫纲鳞翅目 , 螟蛾科,台湾稻螟 |
为害作物: |
没有为害作物名信息! |
形态图: |
|
形态描述: |
雄蛾体长 6.5~8.5(mm), 翅展 18~23(mm), 触角略呈锯齿状。前翅黄褐色 , 布有暗褐色点 , 中央具隆起的有金属光泽的 4 个深褐色斑块 , 外缘具小黑点 7 个。后翅浅黄褐色 , 缘毛白色。雌蛾体长 9.2~11.8(mm), 翅展 23~28(mm), 触角丝状。前翅色与雄蛾相近 , 斑纹较雄蛾色浅但粗大 , 后翅雌雄相似。卵扁椭圆形 , 白色至灰黄色 , 卵块成行排列 ,1~3 行 呈鱼鳞状。末龄幼虫体长 16~25(mm), 头部暗红色至黑褐色 , 体浅黄白色 , 背面具褐色纵线 5 条 , 最外侧纵线从气门上方通过。台湾稻螟幼虫 5~7 龄。幼虫腹足趾钩双序全环 , 外方趾钩稍短 , 但与内方同密 , 别于二化螟。蛹长 9~15(mm), 纺锤形 , 褐色 , 与二化螟相近 , 但额中央凹下 , 两侧呈角状突出 ,5~7 腹节背面近前缘处各具 1 横列齿状小突起。背面有 5 条褐色纵线。 |
症状图: |
| 没有症状图信息! |
|
为害症状: |
为害作物名: | 水稻、甘蔗、高梁、玉米、粟 |
为害状描述: | 幼虫从叶鞘、叶耳处侵入后 , 先集中在叶鞘内取食 , 形成枯鞘 , 有的蛀人茎内 ,形成枯心苗和白穗 , 幼虫常转株为害 , 蛀孔大 , 略呈方形。 |
|
发生为害规律: |
我国南方年生 3~6 代 , 多以幼虫在稻茬或稻草中越冬。广东越冬代发蛾期与二化螟相近 , 以后各代早于二化螟 ,3 月中旬进入盛发期。成虫有趋光性和趋绿性 , 喜在浓绿的稻苗上产卵 , 每雌产卵 4~6 块 , 每卵块有卵 30 多粒 , 个别高达 190 粒。初孵幼虫吐丝借风飘散 , 在叶鞘内为害的幼虫老熟后爬至最外层叶鞘内吐丝结茧化蛹 , 已钻入稻茎的幼虫则迁至稻株近水面 6~10(cm) 处 , 把稻茎的内壁咬一环状羽化孔 , 仅留一层薄螟 , 然后化蛹在茎内 , 成虫羽化后破螟而出 。 |
预测预报: |
|
为害分类: |
蛀食害虫 |
防治办法: |
(1) 要大力开展性诱剂监测 , 及时预 报 , 指导生产上及时防治。有条件的地区提倡推广二化螟性诱剂用于诱杀防治和迷向防治。 利用二化螟性引诱剂不仅可以进行二化螟的发生期预测 , 也可大面积诱杀二化螟成虫。利用 二化螟性诱剂对安徽越冬代二化螟进行的田间诱捕试验表明 : 载体为绿色天然橡皮塞的二化 螟性诱芯田间诱杀持续期长达 34 天 , 每公顷稻田设置 30~90 个诱盆的诱杀区卵块量较对照区减少 60%~68%, 卵量下降 74%, 枯心率也随之下降。生产上在越冬代和第 1 代连片设置 性诱盆 , 进行诱杀和迷向 , 已经取得明显的综合治理效果。二化螟性诱剂迷向防治作用也十分明显。每公顷放置60个诱芯的大面积迷向示范区中稻秧田和早稻大田卵块量分别较对照下 降 824.% 和 73.2%, 早稻大田枯鞘丛率下降 704%。应用性诱剂迷向防治二化膜 , 方法简便、 成本低无公害 , 可在单季稻区大面积推广 , 是 6 月底以前不用或少用农药就能控制第 1 代二化螟的有效方法。 (2) 提倡稻田养鸭 , 通过鸭子啄食水稻害虫和杂草 , 实现二化螟、三化螟等害虫的综合治理 , 达到最佳的防治效果。①能使二化螟幼虫发生高峰期推迟 10~14 天。②放鸭区较对照区幼虫发生量减少 53.2%~76.8% 。③在稻鸭复合系统中稻田二化螟为害株率减少13.4%~47.1%, 晚稻田减少 62.2%, 稻鸭共栖减少了农药用量。 (3) 重视和改进重灾区的化学防治 , 作为减灾控害的保障。各地应针对当地二化螟发生为害情况因地制宜调整化学防治二化螟的策略。南方稻区对二化螟防治采取狠治 1 代 , 主治 2 、 3 代 , 控制 4 代的防治策略 , 较以前 " 狠治 1 代 , 控制 2 代 , 巧治 3 代 " 的治螟策略作了较大调整。东北稻区则针对近年全年螟虫发生基数大 , 盛发期长的特点 , 把过去的 " 狠治秧田保大田 " 调整为 " 秧田、大田并重 , 狠治 1 代压基数 " 的新策略 , 符合当前治螟要求。针对各地二化螟发生代数、发生期、发生量不同的情况 , 进行防治。生产上由于二化螟不断产生抗药性 , 应及时调整农药品种。近年防治二化螟、 三化螟提倡采用 20% 阿维·杀单 ( 斑潜净、绿得福 ) 微乳剂 , 每 667㎡ 60ml 或 40% 氟虫腈·杀虫单可湿性粉剂 9Og 、 40% 三唑磷·辛 ( 新克 ) 乳油 60~70ml、 30% 杀·锐可湿性粉剂 9Og 、 20% 三唑磷·阿 ( 强无螟 ) 乳油 5Oml、5% 氟虫腈( 锐劲特 ) 悬浮剂 30~4Oml( 大发生时可用 40~5Oml) 、 15% 阿维·唑磷 ( 爱诺维灵 ) 乳油 60ml, 能有效防治二化螟 , 兼治三化螟、稻纵卷叶螟、褐飞虱、稻蝽、 稻蝗等。 |
为害情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