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态描述: |
成虫无翅孤雌蚜卵圆形,长2.0mm,宽0.87mm。灰绿色至绿褐色;头部黑色;腹背及腹部斑灰黑色,节间淡色;触角、喙、足腿节基部1/2稍淡色外其余全黑色:腹管、尾板、尾片及生殖板灰黑色至黑色。体表有颗粒状微刺组成的网纹,粗糙。体缘有微刺突,无缘瘤。中额瘤隆起,圆形,内缘外倾。触角长1.1mm,各节有瓦纹。喙超过中足基节。足粗短,后腿节有瓦纹。腹管为体长的0.17倍,圆筒形向端部渐细,有微刺构造的瓦纹,有短毛3~6根。尾片三角形,顶端尖,有毛6~8根。尾板有毛4根,尾板末端平或半圆形。有翅孤雌蚜体长1.7mm,宽0.72mm,翅展5.1mm;淡黄褐色至草绿色,头、胸黑色。额瘤显著,向内倾斜。触角丝状6节,略与体等长;第3节有30多个感觉圈;第6节鞭状部为基部长的3倍。腹管圆柱形,中部略膨大,有黑色覆瓦状纹。尾片圆柱形,中部缝缩。翅透明,脉黄色。各足腿节、胫节末端及跗节色深。其他特征与无翅孤雌蚜相似。卵椭圆形,黑色,初产时为绿色。若蚜与无翅孤雌蚜相似,体较小,淡黄色或浅绿色,头部和腹管深绿色,复眼朱红色。有翅若蚜胸部发达,有翅芽。 |
发生为害规律: |
北方年发生10余代,南方约30余代。生活周期类型属侨迁式。以卵在越冬寄主枝条的芽腋处越冬。南京3月上旬开始孵化,3~4月大发生,4月底产生有翅蚜迁至夏寄主禾本科植物上,10月下旬重返桃树等越冬寄主上为害繁殖,11月上中旬产生有性蚜产卵越冬。在北方5月上旬(榆叶梅花刚谢)出现为害,6~7月大发生,并产生有翅孤雌蚜迁飞到草坪上为害,10月上旬又迁回桃树等越冬寄主上,产生有性蚜,产卵越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