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虫中文名: |
桃潜蛾 |
害虫别名: | 桃潜叶蛾 |
害虫学名: |
Lyonetia clerkella Linnaeus |
害虫英文名: |
Peach leaf miner |
分类地位: |
昆虫纲鳞翅目,潜蛾科,桃潜蛾 |
为害作物: |
没有为害作物名信息! |
形态图: |
|
形态描述: |
成虫体长3mm、翅展8mm左右,银白色,触角丝状黄褐色,基节的眼罩白色。前翅白色,狭长,翅端尖细,缘毛长,中室端部有1椭圆形黄褐色斑,来自前、后缘2条黑斜线汇合在它的末端,外侧具黄褐色三角形端斑1个,前缘缘毛在斑前形成黑褐线3条,端斑后面具黑色端缘毛,并有长缘毛形成的黑线2条,斑端缘毛上生1黑圆点及黑色尖毛丛,貌视中室端黄褐斑与翅尖黑点之间,有4~5条黑褐色孤形横线;后翅灰色缘毛长。卵圆形,长0.5mm,乳白色。幼虫体长6mm,淡绿色,头淡褐,口器与单眼黑色,胸足短小,黑褐色,腹足极小。蛹长3~4(mm),细长淡绿色,腹末具2个圆锥形突起。茧长椭圆形,白色,两端具长丝,黏附叶上。 |
症状图: |
|
为害症状: |
为害作物名: | 桃、李、杏、樱桃、苹果、梨、山楂、稠李 |
为害状描述: | 幼虫在叶肉里蛀食呈弯曲隧道,致叶片破碎干枯脱落。 |
|
发生为害规律: |
河南年生7~8代,以蛹在被害叶上的茧内越冬,翌年4月桃展叶后成虫羽化。北京平谷年生6代,以成虫越冬。成虫昼伏夜出,卵散产在叶表皮内。孵化后在叶肉里潜食,初串成弯曲似同心圆状蛀道,常枯死脱落成孔洞,后线状弯曲亦常破裂,粪便充塞驻道中。幼虫老熟后钻出,多于叶背吐丝搭架,于中部结茧,于内化蛹,少数于枝干上结茧化蛹。5月上旬始见第1代成虫。后每20~30天完成1代。发生期不整齐,10~11月以成虫或以末代幼虫于叶上结茧化蛹越冬。 |
预测预报: |
|
为害分类: |
食叶害虫 |
防治办法: |
(1)越冬代成虫羽化前清除落叶和杂草,集中处理消灭越冬蛹和成虫。(2)花前防治北京地区在3月底至4月初桃树花芽膨大期,叶芽尚未开放,这时越冬代成虫已出蛰群集在主干或主枝上,但还没产卵,喷洒5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对压低当年虫口数量起有决定性作用。(3)防治1代幼虫,于4月底至5月初正值桃树春梢展叶期,叶片少,新梢短,喷洒52.25%农地乐乳油1500~2000倍液或25%喹硫磷乳油1500倍液。5月下旬出蛾高峰期喷25%灭幼脲3号悬浮剂1500倍液。(4)8月中下旬虫卵叶率超过5%时,喷洒25%灭幼脲3号悬浮剂2000倍液加80%敌敌畏1000倍液或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5)防治成虫和幼虫用20%灭扫利效果最好,防治蛹敌敌畏效果最好。 |
为害情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