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虫中文名: |
柿长绵粉蚧 |
害虫别名: | 长绵粉蚧 |
害虫学名: |
Phenacoccus pergandei Cockerell |
害虫英文名: |
Elongate cottony scale |
分类地位: |
昆虫纲同翅目,粉蚧科,柿长绵粉蚧 |
为害作物: |
没有为害作物名信息! |
形态图: |
|
形态描述: |
成虫雌体长约3mm,椭圆形扁平,黄绿色至浓褐色,触角9节丝状,3对足,体表布白蜡粉,体缘具圆锥形蜡突10多对,有的多达18对。成熟时后端分泌出白色绵状长卵囊,形状似袋,长20~30(mm)。雄体长2mm,淡黄色似小蚊。触角近念珠状上生茸毛。3对足。前翅白色透明较发达,具1条翅脉分成2叉。后翅特化成平衡棒。腹部末端两侧各具细长白色蜡丝1对。卵淡黄色,近圆形。若虫椭圆形,与雌成虫相近,足、触角发达。雄蛹长约2mm,淡黄色。 |
症状图: |
| 没有症状图信息! |
|
为害症状: |
为害作物名: | 柿、苹果、梨、枇杷、无花果 |
为害状描述: | 雌成虫、若虫吸食叶片、枝梢的汁液,排泄蜜露诱发煤污病 |
|
发生为害规律: |
年生1代,以3龄若虫在枝条上结大米粒状的白茧越冬。翌春寄主萌芽时开始活动。雄虫脱皮成前蛹,再脱1次成变为蛹;雌虫不断取食发育,4月下旬羽化为成虫。交配后雄虫死亡,雌虫爬至嫩梢和叶片上为害,逐渐长出卵囊,至6月陆续成熟卵产在卵囊中,每雌可产卵500~1500粒,卵期15~20天。6月中旬开始孵化,6月下旬至7月上旬为孵化盛期。初孵若虫爬向嫩叶,多固着叶背主脉附近吸食汁液,到9月上旬脱第1次皮,10月脱2次皮后转移到枝干上,多在阴面群集结茧越冬,常相互重叠堆集成团。5月下旬至6月上中旬为害重。天敌有黑缘红瓢虫、大红瓢虫、二星瓢虫、寄生蜂等。 |
预测预报: |
|
为害分类: |
吮吸式害虫 |
防治办法: |
(1)越冬期结合防治其他害虫刮树皮,用硬刷刷除越冬若虫。(2)落叶后或发芽前喷洒波美3~5度石硫合剂或45%晶体石硫合剂20~30倍液、5%柴油乳剂。(3)若虫出蛰活动后和卵孵化盛期喷48%乐斯本乳油1000~1500倍液;或80%敌敌畏、40%乐果乳油1000倍液,特别是对初孵转移的若虫效果很好。如能混用含油量1%的柴油乳剂有明显增效作用。(4)注意保护天敌。 |
为害情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