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中心
数据仓库
当前位置:首页-数据仓库-虫害

双线盗毒蛾

作者:Porthesia scintillsans(Warlker 来源:Cashew hairy caterpillar 发表时间:2007-06-18 点击:
【字号:   打印
害虫中文名: 双线盗毒蛾
害虫别名: 小黄卷叶蛾 、 棉卷蛾 、 棉褐带卷叶蛾 、 棕夜黄毒蛾 、 桑褐斑毒蛾
害虫学名: Porthesia scintillsans(Warlker)、Euproctis scintillans Walker
害虫英文名: Cashew hairy caterpillar
分类地位: 昆虫纲鳞翅目,毒蛾科,双线盗毒蛾
为害作物: 没有为害作物名信息!
形态图:
没有形态图信息!
形态描述: 雄成蛾体长9~12(mm),翅展20~26(mm);雌蛾体长17~19(mm),翅展2 6 ~38 (mm)。头部和颈板橙黄色,胸部浅黄棕色,腹部褐黄色,胚毛簇橙黄色,前翅赤褐色微带紫色闪光,内线和外线黄色,前缘、外缘和缘毛柠檬黄色,外缘和缘毛黄色部分被赤褐色部分分隔成三段;后翅浅黄色,体下淡黄色。卵黄色,半球形,每块有卵6~25粒。末龄幼虫体长17~25(mm),头淡褐,胸部、腹部暗棕色;前胸、中胸及第3~7和第9腹节的背线为黄色,其中间纵贯红线,后胸红色;前胸侧瘤红色,第1、2、8腹节背面具绒球状短毛簇黑色,余污黑色至浅褐色。后胸背板还有一对红色毛突,体上毛瘤上有黑长毛。蛹褐色,藏在棕色薄茧里。
症状图:
没有症状图信息!
为害症状:
为害作物名:柑橘、梨、桃、枇杷、人心果、龙眼、豇豆、粉葛、丝瓜、辣椒、菜豆、葵菜、甘薯、玉米、棉花、茶、甘蔗、茶
为害状描述:幼虫食害叶、豆荚、果实,严重时叶片仅剩网状叶脉,豆荚和果实呈缺刻或孔洞,影响产量和质量。
发生为害规律: 南方各省均有发生,福建年生3~4代,以幼虫在寄主叶片间越冬;广州年生10多代,无越冬现象,傍晚或夜间羽化,成虫 夜出,白天栖息在叶背,6~7月发生数量多,雌成蛾产卵在叶背,卵半球形黄色呈块状,上盖黄色茸毛,每雌可产卵40~84粒,卵期5~10天,初孵幼虫有群集性,食叶下表皮和叶肉,3龄后分散为害豇豆荚或瓜果成孔洞,幼虫期15~20天,末龄幼虫吐丝结茧黏附在残株落叶上化蛹,蛹期5~10天。幼虫天敌有姬蜂和小茧蜂。
预测预报:
为害分类: 食叶害虫
防治办法: (1)及时清除田间残株落叶,集中深埋或烧毁。(2)合理密植,使田间通风透光,可减少为害。(3)掌握在3龄前喷洒25%灭幼脲3号悬浮剂500~600倍液或50%杀螟松乳油1000倍液或2.5%三氟氯氰菊酯(功夫)乳油2000倍液、20%氰戊菊酯(速灭杀丁)乳油2000~3000倍液、10%醚菊酯(多来宝)悬浮剂10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使用氰戊菊酯的采收前10天停止用药。
为害情况:
没有为害情况信息!
(责任编辑:WangQ)

上一篇:霜茸毒蛾

下一篇:双齿绿刺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