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中心
数据仓库
当前位置:首页-数据仓库-虫害

桑蛀虫

作者:Paradoxecia pieli Lieu 来源:Mulberry clearwing moth 发表时间:2007-06-18 点击:
【字号:   打印
害虫中文名: 桑蛀虫
害虫别名: 桑条虫 、 条割 、 小老母虫
害虫学名: Paradoxecia pieli Lieu
害虫英文名: Mulberry clearwing moth
分类地位: 昆虫纲鳞翅目,透翅蛾科,桑蛀虫
为害作物: 没有为害作物名信息!
形态图:
没有形态图信息!
形态描述: 成虫深褐色,雌体长13~16(mm),翅展29~35(mm),雄略小。头黑色,后缘生白毛。复眼黑色圆形。触角黑褐色,雌锯齿形,雄双栉齿状。胸部前缘两侧各具1条黄横纹,其余黑褐色。前翅狭长,有紫黑色鳞片,缘毛灰褐色。后翅短、透明。卵长1.1mm,三角锥形,紫褐色,卵壳上具多角形纹。末龄幼虫体长33~45(mm),圆筒形,黄白色,头部棕色,口器坚硬,第一胸节硬皮板棕黄色,斜置头上,后缘上凸,第8腹节亦生棕黄色硬皮板斜置尾端,后缘生1列锯齿,四周具刚毛。3对胸足小,腹足退化。蛹长13~17(mm),圆筒形,两端稍尖,黄褐色,有光泽。
症状图:
为害症状:
为害作物名:
为害状描述:幼虫蛀食1年生桑枝,致受害枝生长衰弱,叶小且薄,蛀孔附近的春芽大多枯死。严重的受害枝枯死芽达32%,影响产量、质量。
发生为害规律: 江苏、浙江年生一代,以未成熟幼虫于10月下旬开始在枝条中越冬。翌年3月中旬开始活动。5~6月老熟幼虫在最下排泄孔处蛀一长方形羽化孔,用木屑填塞孔口处,化蛹在孔道底部,蛹期30天左右。羽化前4~5天,蛹体移动到羽化孔,顶开木屑羽化。6月下旬把卵产在叶背靠近主脉处,每叶1粒,卵经12~21天孵化。初孵幼虫从叶柄基部驻入枝内,从木质部向下蛀食。栽培管理好的桑园,枝条粗壮,发生少;提早夏伐或冬季重修剪也可减少该虫发生量。天敌主要有白僵菌。
预测预报:
为害分类: 蛀食害虫
防治办法: (1)加强桑园管理,使枝条生长粗壮,及时剪除虫枝。冬季重剪或春伐,有条件的提早分批夏伐,剪下枝条及时烧毁。(2)冬春或夏伐后,刮杀或针刺孔道里的幼虫。(3)堵塞或破坏羽化孔。(4)越冬期或夏伐后从最底下排泄孔注入80%敌敌畏乳油或50%杀螟松乳油500倍液,也可注入柴油或煤油等。此外还可用杀天牛药签,每孔1支有良好防效。
为害情况:
没有为害情况信息!
(责任编辑:WangQ)

上一篇:色蓟马

下一篇:四点象天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