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中心
数据仓库
当前位置:首页-数据仓库-虫害

桑剑纹夜蛾

作者:Acronicta major Bremer 来源:Large dagger moth 发表时间:2007-06-18 点击:
【字号:   打印
害虫中文名: 桑剑纹夜蛾
害虫别名: 桑夜蛾 、 香椿灰斑夜蛾 、 大剑纹夜蛾 、 桑白毛虫
害虫学名: Acronicta major Bremer
害虫英文名: Large dagger moth
分类地位: 昆虫纲鳞翅目,夜蛾科,桑剑纹夜蛾
为害作物: 没有为害作物名信息!
形态图:
形态描述: 成虫体长27~29(mm),翅展62~69(mm)。体深灰色,腹面灰白色;前翅灰白色至灰褐色,剑纹黑色,翅基剑纹树枝状,端剑纹2条,肾纹外侧一条较粗短,近后缘一条较细长,2条均不达翅外缘;环纹灰白色较小,黑边;肾纹灰褐色较大,具黑边;内线灰黑色,前半部系双线曲折,后半部为单线,较直且不明显;中线灰黑色,外线为锯齿形双线,外侧者黑色,内侧者灰白色,缘线由一列小黑点组成。后翅灰褐色。头部灰白色,额侧黑色,触角丝状,复眼黑色球形,各足胫节侧面具黑纹,跗节腹面具褐色刺3纵列。卵扁馒头形,淡黄至黄褐色,直径约lmm。幼虫体长48~52(mm),体黑色,密被黄色长、短毛及粗针状黑色短刺毛。黑色短刺毛簇生于体背毛瘤上,故貌视背线,黑色,其两侧及体侧为黄色,体侧毛瘤凸起较明显。头、前胸盾、胸足黑色具光泽;趾钩单序中带,45~52个,幼虫共6龄,各龄体色、斑纹略有差异。蛹长椭圆形,长24~28(mm),宽6~8(mm),褐至黑褐色,末端生钩刺4丛,计20余根。茧长椭圆形,丝质厚而致密,灰白至土色。
症状图:
为害症状:
为害作物名:桑、山楂、桃、李、杏、梅、柑橘、香椿
为害状描述:低龄幼虫为害桑叶下表皮和叶肉,残留上表皮,长大后咀食叶片,残留主脉,严重时把全树桑叶吃光。
发生为害规律: 年生1代,以茧蛹于树下土中和梯田缝隙中滞育越冬,翌年7月上旬羽化,7月下旬进入盛期,羽化后经5~6天取食补充营养后即交配产卵,卵于7月中下旬始见,8月初为产卵盛期,卵期7天,7月下旬幼虫始见,8月上中旬进入孵化盛期。幼虫期30~38天,老熟幼虫于9月上旬下树结茧化蛹。成虫多在下午羽化出土,白天隐蔽,夜间活动,具趋光性、趋化性。卵多产在枝条下近端部嫩叶叶面上,数十至数百粒一块,每雌可产卵500~600粒。初孵幼虫群集叶上啃食表皮、叶肉成缺刻或孔洞,仅留叶脉,3龄后可把叶吃光,残留叶柄,有转枝、转株为害习性。天敌主要有桑夜蛾盾脸姬蜂。
预测预报:
为害分类: 食叶害虫
防治办法: (1)幼虫下树前疏松树干周围表土层,诱集幼虫结茧化踊后挖茧灭蛹。(2)设置黑光灯诱杀成虫,结合田间管理捕杀群集幼虫。(3)幼虫为害期施药防治。越冬幼虫出垫盛期及第一代卵孵化盛期后是施药的关键时期,可用50%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或50%杀螟松乳油1000倍液、20%甲氰菊酯(灭扫利)乳油2000倍液、2.5%三氟氯氰菊酯(功夫)或20%氰戊菊酯(速灭杀丁)乳油2000~2500倍液、2.5%联苯菊酯(天王星)乳油3000倍液。以及其他菊酯类杀虫剂或菊酯与有机磷复配剂。
为害情况:
没有为害情况信息!
(责任编辑:WangQ)

上一篇:桑螟

下一篇:肾坑翅夜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