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虫中文名: |
桑梢小蠹虫 |
害虫别名: | 桑枝小蠹虫 、 桑小蠹 、 黑蠹虫 |
害虫学名: |
Cryphalus exignus Blandford |
害虫英文名: |
Mulberry minute bark beetle |
分类地位: |
昆虫纲鞘翅目,小蠹虫科,桑梢小蠹虫 |
为害作物: |
没有为害作物名信息! |
形态图: |
没有形态图信息! |
|
形态描述: |
成虫体长1.5~1.7(mm),椭圆柱形,黑褐色,密生浅褐色短毛。头小,藏在前胸背板下。触角锤状,未端膨大成卵形。胸部占全身2/5,前胸背板隆起,具盘状突起。鞠翅黑色,有10条明显的纵向排列的刻点沟。雌虫腹部末端较膨大,雄虫扁平。初羽化时体黄白色,后转深至黑色。卵长0.6mm,长椭圆形,玉白色。末龄幼虫体长1.5~1.8(mm),圆筒形,常弯曲,初乳白色,后变为黄色。蛹长2mm,圆筒形。 |
症状图: |
| 没有症状图信息! |
|
为害症状: |
为害作物名: | 桑 |
为害状描述: | 成、幼虫蛀害枝条韧皮部、木质部的边缘,形成菊花状坑道,致桑芽的养分通道受阻形成哑芽,受害严重的哑芽占20~33%。早春受害重,有时一芽苞有虫20~30头。 |
|
发生为害规律: |
山东、河北、江苏、浙江年生3代,辽宁年生2代,以成虫在枝条坑道内越冬。翌年3月下旬~10月中旬活动。越冬成虫3月底开始蛀孔为害,随之交尾产卵,产卵期较长,发生期参差不齐,出现世代重叠。各代成虫分别于6月中旬、8月上旬及9月中旬羽化。该虫喜在半枯死或枯死枝干上繁殖和为害,形成粗细一致的菊花状坑道,并在半枯枝干构筑交尾穴(即母坑道),雌雄成对同栖1坑道。卵块产,每块有卵7~22粒,每雌产卵15~47粒,卵期12~15天。一代幼虫期20~25天,二、三代18~20天。在坑道末端于化蛹穴内化蛹,蛹期5~7天。羽化时在蛹室上方咬一圆形羽化孔,9月下旬~10月上旬大批成虫经补充营养,迁至活树上越冬。成虫寿命一代20~23天,二至三代18~20天。天敌有土耳其扁谷盗。 |
预测预报: |
|
为害分类: |
蛀杆害虫 |
防治办法: |
(1)冬季剪除受害枝、干,也可在一至二代成虫羽化前剪除枯枝和枯桩集中烧毁,防其产卵繁殖。(2)采用束枝诱杀将半枯死枝条捆绑在枝或干上,诱其产卵;也可用刀把部分1年生枝条基部环剥一圈,造成半枯死状态,引诱其产卵或寄生集中杀灭。(3)于早春发芽前或晚秋,喷洒50%稻丰散乳油5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4)生物防治在桑梢小蠹产卵期释放人工饲养的土耳其扁谷盗,每667㎡桑田释放2000头以上,整个桑园全园释放效果更好。受害重的地区应大面积推广。 |
为害情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