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中心
数据仓库
当前位置:首页-数据仓库-虫害

桑虱

作者:Drosicha contrahens Walker 来源:Mulberry scale 发表时间:2007-06-18 点击:
【字号:   打印
害虫中文名: 桑虱
害虫别名: 乌龟虫 、 桑壁虱 、 桑臭虫
害虫学名: Drosicha contrahens Walker
害虫英文名: Mulberry scale
分类地位: 昆虫纲同翅目,绵蚧科,桑虱
为害作物: 没有为害作物名信息!
形态图:
没有形态图信息!
形态描述: 成虫雌体长12mm左右,椭圆形,无刺,足小且短,背面多皱纹、隆起,赭色,边缘枯黄色稍高,触角、口器、足均为黑色,体背生有白色蜡粉。雄成虫3~4(mm),紫红色,翅黑色,翅面上具波状纹。卵长lmm,宽0.7mm,椭圆形,初产时白色,后变黄色。卵囊5~8层,长筒形,各层间具卵盘旋。若虫与雌成虫类似,雌虫经3次蜕皮变为无翅成虫。雄虫经2次蜕皮,变为体狭长的雄蛹。雄蛹体长3.6mm,背赭红色,四周黄色,口器消失。茧白色,长椭圆形。
症状图:
为害症状:
为害作物名:桑、桃、葡萄、苹果、蚕豆、白杨
为害状描述:春季若虫密集在1年生桑树枝条上或冬芽基部附近,刺入皮层吸取汁液,造成叶小色黄或枯焦死亡,有时致桑芽褐枯,影响春芽发育,此外雌桑虱还为害叶片。
发生为害规律: 年生1代,以卵在卵囊里于土壤中越冬。翌年2月孵化为若虫出土,出土后不久即爬到植株主干上,密集在树皮缝或背风处,中午气温高成群向上爬,在枝条顶端为害。若虫期105~120天,逐渐分泌蜡质物。1龄若虫期60~70天,4月初开始蜕皮,2龄若虫活动性增强,经18天左右,于4月下旬蜕第2次皮,进入3龄若虫期,经半个月后,于5月上旬蜕第3次皮,形成无翅成虫,继续为害桑芽。雄虫进入3龄后变为预蛹,分泌白色棉絮状物做成茧。数个或数十个茧扭结形成棉茧团,预蛹期9天,再蜕皮后正式化蛹,蛹期6~9天。5月上旬雄虫羽化为有翅成虫,羽化后翌日开始交尾。雌若虫蜕第3次皮后变为无翅成虫,平均5天后交尾,交尾多在上午,每次历时15~30分钟,交尾后继续取食20多天,于5月中旬人土产卵。产卵期约4~5天,寿命30~32天。天敌有红缘瓢虫等。
预测预报:
为害分类: 吮吸式害虫
防治办法: (1)夏耕,挖出卵囊。(2)用粗布、丝爪络等抹杀若虫。(3)连续2~3年进行春伐,使桑虱无饲料而死亡。(4)加强检疫,防其扩散。(5)掌握在早春桑芽萌发前或桑虱低龄阶段,蜡质分泌物少时,往桑枝或树干上喷洒50%杀螟松乳油或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如加入1%中性洗衣粉效果明显提高。早春桑芽脱苞到开放2~3叶时,可喷洒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和40%乐果乳油1000倍液的1:1混合液或48%毒死蜱乳油13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5%氟虫腈(锐劲特)悬浮剂1500倍液。(6)保护利用红缘瓢虫等天敌。
为害情况:
没有为害情况信息!
(责任编辑:WangQ)

上一篇:桑始叶螨

下一篇:桑梢小蠹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