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虫中文名: |
日本小蠹 |
害虫别名: | 果树小蠹 |
害虫学名: |
Scolytus japonicus Chap. |
害虫英文名: |
Japanes bark beetle |
分类地位: |
昆虫纲鞘翅目,小蠹科,日本小蠹 |
为害作物: |
没有为害作物名信息! |
形态图: |
|
形态描述: |
成虫体长2.2~2.7(mm),宽约lmm。初羽化时浅墨黄色,老熟成虫黑色具强光泽。两性额面相同,微隆起,布针状纵纹,疏生棕黄色短毛。触角褐色,共9节;柄节粗长,鞭节7节,锤状部由1节膨大而成,长卵形。复眼灰黑色,长椭圆形,靠额一侧中部稍凹陷。前胸背板端部狭小,长胜于宽并长于鞘翅的一半;背板前缘杂染红褐色,中部内缢,两侧具缘边,板面光亮平滑,中域刻点较四周细浅疏散。小盾片三角形,深内陷。鞘翅基部与前胸背板等宽,尾部缝狭,无斜面;翅版面平直,疏生刚毛,刻点沟明显,沟间部刻点稀浅。腹部多毛,鼓起,从第2腹节起向尾部均匀收缩,形成圆弓形腹面。卵椭圆形,初为乳白色,光滑半透明,近孵化时浅灰黑色,长0.5~0.6(mm),宽约0.4(mm)。幼虫体乳白色,长约2.5mm,宽约1.2mm,与象甲类幼虫相似,但体型较狭细。头小,淡褐色,口器赤褐色。可见体节11节,胸节较肥大,渐向尾部缩小,每体节背面呈2个横皱突,在各节体线中部具1根褐色短刚毛。蛹乳白色,近羽化时浅黑褐色,长2.5~2.6(mm),宽约1.1mm,形态与象甲的蛹或短喙象甲的蛹相类似。 |
症状图: |
| 没有症状图信息! |
|
为害症状: |
为害作物名: | 桃、李、杏、樱桃、苹果 |
为害状描述: | 以幼虫和成虫在寄主大枝和主干皮下潜食,只取食木质部外层的边材、形成层及树皮内层的韧皮部组织,坑道不深入木质层,仅在边材上蛀成浅迹。虫坑为单纵坑,母坑道较宽,长2~3cm;子坑道分布于母坑两侧,呈放射状散开,在大枝干上2~3个,主干上十数条至20余条,长度为母坑的若干倍。子坑常被粪屑填满,在干外蛀孔附近,也随畔散挂着鲜屑沫,极易识别。 |
|
发生为害规律: |
在贵州,以幼虫和蛹在皮下坑道中越冬,年发生3~4代,世代重叠较严重。4月中下旬越冬蛹始羽化为成虫,5月上旬进入羽化盛期,第1代成虫高峰期在6月上、中旬;第2代成虫高峰期7月中、下旬;第3代高峰期8月下至9月上旬;第4代10月中旬,产卵后以幼虫和蛹越冬。成虫喜趋长期失管、树势衰老或濒死的树产卵。两性配对筑坑,产卵后雄虫脱孔与其它虫交尾,寿命较短,死亡早;雌虫交配一次后,可连续不断地产卵繁殖。晴暖天气,成虫喜欢爬出洞孔外活动。新一代成虫出现后,一般多在原寄主未被蛀害过的部位蛀入,异株转害常在6~7月。 |
预测预报: |
|
为害分类: |
枝干害虫 |
防治办法: |
(1)加强栽培管理,合理施肥和修剪,抓好病虫防治,增强树势,培养旺树,能有效减少趋害。(2)受害严重的树,难恢复产量,冬季砍除,削剥树皮,砍除被害枝干,集中烧毁以绝虫源。(3)随时观察,发现早期为害状,用刀削下一层树皮,留下部分形成层,刷上800倍90%敌百虫晶体稀释液,毒杀裸露的幼虫和蛹。(4)成虫羽化高峰期,在干外喷80%敌敌畏乳油等1000倍液至湿透,触杀成虫。 |
为害情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