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虫中文名: |
欧洲玉米螟 |
害虫别名: | 没有别名信息! |
害虫学名: |
Ostrinia nbilalis (Hübner) |
害虫英文名: |
European corn borar |
分类地位: |
昆虫纲鳞翅目,螟蛾科,欧洲玉米螟 |
为害作物: |
没有为害作物名信息! |
形态图: |
|
形态描述: |
成虫翅展25~35(mm),黄褐色,雌蛾体粗壮,前翅鲜黄,翅基2/3处具棕色条纹及一褐色波纹状线,外侧具黄色锯齿状线,向外具黄色锯齿状斑,再外有黄褐色斑,雄蛾瘦削,翅色较雌蛾略深,头、胸、前翅黄褐色,胸部背面浅黄褐色。前翅内横线暗褐色波纹状,内侧黄褐色,基部褐色,外横线暗褐色锯齿状,外侧黄褐色,再往外具褐色带与外缘平行,内、外横线间褐色,后翅浅褐色。抱器腹部具刺区比前边的基部无刺区较短,通常有3个刺,有时具2个大刺或4个刺包含1个小刺,刺的平均数目较亚洲玉米螟少。电镜扫描欧洲玉米螟下唇须鳞片端部多呈三叉,翅上鳞片末端分叉深,鳞片纵脊间的排孔紊乱不成列;外生殖器抱器表面刚毛状突起细长,端部分叉深,中间小突长于两边的小突,端部略尖。这些都是区别亚洲玉米螟的重要特征。 |
症状图: |
| 没有症状图信息! |
|
为害症状: |
为害作物名: | 玉米、高粱、谷子、棉、麻、豆类、甘薯、甜菜、番茄、辣椒、小麦 |
为害状描述: | 玉米心叶期幼虫取食叶肉或蛀食未展开的心叶 , 造成 " 花叶 ", 抽穗后钻蛀茎秆 , 致雌穗发育受阻而减产 , 蛀孔处易倒折。穗期蛀食雌穗、嫩粒 , 造成籽粒缺损霉烂 , 品质下降。减产 10%~30%。 |
|
发生为害规律: |
年发生1—6代,以末代老熟幼虫在作物或野生植物茎秆或穗轴内越冬。翌春即在茎秆内化蛹。成虫羽化后,白天隐藏在作物及杂草间,傍晚飞行,飞翔力强,有趋光性,夜间交配,交配后1一2天产卵,雌蛾喜在将抽雄蕊的植株上产卵,产在叶背中脉两侧,少数产在茎秆上。平均每雌产卵400粒左右,每卵块20—50粒不等。幼虫孵化后先群集于玉米心叶喇叭口处或嫩叶上取食,被害叶长大时显示出成排小孔。玉米抽雄授粉时,幼虫为害雄花、雌穗并从叶片茎部蛀入,造成风折、早枯、缺粒、瘦砒等现象。在豆科植物上,常从嫩茎分枝处蛀入,使上部枯死,蛀口常堆有大量粪屑。老熟幼虫在蛀道内近孔口处化蛹。在广东卵期3—4天,幼虫期20—31天,蛹期8—10天。
|
预测预报: |
|
为害分类: |
蛀食害虫 |
防治办法: |
(1)收获后及时处理过冬寄主的秸杆,一定在越冬幼虫化踊羽化前处理完毕。(2)在玉米螟产卵始期至产卵盛期释放赤眼蜂2~3次,每667㎡放1~2万头。(3)喷洒25%灭幼脲3号悬浮剂600倍液或B.t.乳剂每667㎡用每克含100亿以上孢子的乳剂200mL,也可制成颗粒剂撒施。(4)利用白僵菌粉每m3秸杆用每克含孢子50~100亿菌粉100g,在玉米螟化蛹前喷在垛上。(5)用青虫菌粉0.5kg拌细土100kg,点施在心叶上,每667㎡用菌土2.5~3.5(kg)。(6)用黑光灯诱蛾结合田间查卵,在掌握产卵数量和孵化进度及田间为害情况,当春玉米心叶末期花叶株率达10%时进行普治,超过20%或百株着卵30块以上需再防1次,夏玉米心叶末期防1次,穗期当虫穗率达10%或百穗花丝有虫50头时要立即防治。药剂可选用50%杀螟单可溶性粉剂100g对水灌心叶或0.1%三氟氯氰菊酯(功夫)颗粒剂每株0.16g。也可喷洒5.7%高效氟氯氰菊酯(百树菊酯)乳油4000倍液或5%顺式氰戊菊酯(来福灵)乳油2000倍液,此外还可选用滞留熏蒸法。 |
为害情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