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虫中文名: |
枇杷赤瘤筒天牛广斑亚种 |
害虫别名: | 枇杷红天牛 |
害虫学名: |
Linda nigroscutata ampliata Pu |
害虫英文名: |
|
分类地位: |
昆虫纲鞘翅目,天牛科,枇杷赤瘤筒天牛广斑亚种 |
为害作物: |
没有为害作物名信息! |
形态图: |
|
形态描述: |
雄虫体长17~18(mm),宽约3.5mm;雌虫长18~20(mm),宽约4mm。两性形态相同,长圆柱形,体基色橘黄、橘红兼黑色。头部椅黄色,触角、复眼和上颚黑色。复眼内缘深凹,嵌抢触角窝。触角11节,雌性后伸可达辅翅3/4处,雄性可伸达翅尾端;柄节基部狭缝,端部膨大,其粗度约为其余各节的1.5倍。第2节极短,长度稍大于宽。第3节起逐节渐短。额面密生乳白色茸毛。唇基至颅顶后缘有1条明显的中线凹沟。前胸背板橘黄色,密布刻点,中部隆起;背板前沿区两侧各具1大黑斑,侧缘中域有1显著瘤突,在此突上、下方各有1大黑斑。中胸腹板也有4个大黑斑。鞘翅自基向端渐由橘黄变为橘红色,翅基至中部有1块很大的模形黑斑,故此得名。后胸腹板黑色。腹部除未节腹板橘黄色外,其余各节后缘中部呈三角形黄斑,其它部位均为黑色。雌虫末节腹板中区生一条纵沟,雄虫则为一块铲形凹印。卵长4.2~4.5(mm),宽1.1~1.3(mm),长椭圆柱形。初产时乳黄色,渐转为浅黑褐色。幼虫橘黄色,体长28~32(mm),宽4~5(mm)。上颚黑色,上唇叶簇生刚毛,唇基和前胸背部疏生长、短相间的刚毛。前胸节背面端半部中线两侧生大褐斑,后半部为赤褐色痞状颗粒组成的"W"纹形斑。前胸节气门竖立、中胸节气门缺,各腹节气门褐色,长椭圆形,自前向后下方斜生。足退化,每体节背、腹两面各生1细长椭圆形的横疣突,疣突上具2条由若干点粒组成的移动器。肛门四周及其前一体节的腹面生刚毛。蛹初乳白色,渐为橘黄色,近羽化时污橘红色。蛹长20~21(mm),宽4~5(mm)。背观前翅端部伸达第4腹节中部,露出后翅后缘。触角紧贴前翅,下延至第2腹节中部向腹面卷曲。腹面观前翅若披风盖住两侧达第4腹节近端部。前足和中足全露,向胸中部曲抢邻靠,跗节下垂。后翅从中足胫节下方向后延伸,大半部被前翅贴盖;后足腿、胫节曲抢部份和跗节全部,在其下露出。 |
症状图: |
| 没有症状图信息! |
|
为害症状: |
为害作物名: | 枇杷 |
为害状描述: | 成虫将春梢嫩茎环咬半圈至一圈,产卵于皮层之下,伤口处呈黑褐色,梢尖渐失水枯死。幼虫在枝干木质部中潜蛀,把粪屑排挂在出气孔外,被害枝濒死而不结实。在贵州都匀市马寨果场,因此虫危害,31~67%的春梢被蛀,产量损失严重。 |
|
发生为害规律: |
年生1代,以幼虫在1~2年生枝条内越冬,2年生枝条越冬者约占70%。室内饲养观察:4月初,越冬幼虫始化蛹,中旬进入盛期,至5月中旬才完全结束。预蛹期2~3天,蛹期19~29天,一般22~24天。化蛹10天左右复眼变黑,14天左右翅芽呈污黑色。初羽化的成虫淡黄色,12小时后虫体隐现黑斑,2天后前胸背板渐变橘黄色,翅面上的大黑斑显见。成虫多在上午羽化,静息3~4天才从蛀害枝上的洞口爬出,啃食嫩叶背主脉,行补充营养约两天后交尾产卵,虫体也转至情黄红色,十分艳丽。贵州都匀市郊5月15~25日成虫大量出现,此后渐少,产卵多在上午8~10时,产前雌虫先选择较粗嫩的春梢,在梢端2~3片细叶下的茎间,将皮层啃食,连同嫩茎环咬半圈至一圈,然后将1粒卵产于缺口上方约0.5cm之皮下。卵期7~10天。幼虫孵化后渐向下钻蛀,随虫龄的增大,蛀道也渐宽,梢端随之枯死。6月中旬,原被害枝的夏梢仍可抽发,但长势特纤弱。6月底7月中旬,幼虫已从当年生梢中蛀人头年生枝内,每隔4~8(cm)处咬一个圆形出气孔,并把粪屑排在孔口。植株夏梢大量死亡,危害状很容易鉴别。11月中旬,多数幼虫老熟,在2年生枝内越冬,其羽化的成虫6月中旬产卵蛀害夏梢。 |
预测预报: |
|
为害分类: |
蛀杆害虫 |
防治办法: |
(1)利用成虫假死性,于清晨摇动枇杷树,将震落的天牛,用脚踩死。(2)及时剪除被害嫩梢,消灭卵和低龄幼虫。(3)结合冬季修剪,发现被害枝,即从2年生夏梢抽发处截下,集中烧毁杀灭越冬幼虫。(4)成虫产卵期,喷洒80%敌敌畏加40%乐果等乳油各1000倍混合液,春梢和夏梢要喷到,毒杀产卵的成虫;用40%乐果乳油加菊醋类杀虫剂防效亦佳。(5)与枇杷黄毛虫、杏象甲等害虫一并兼防。 |
为害情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