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虫中文名: |
枇杷果实象甲 |
害虫别名: | 枇杷象甲 、 枇杷象鼻虫 、 枇杷黄虎象 、 枇杷虎 |
害虫学名: |
Rhynchites sp. |
害虫英文名: |
Peach curculio |
分类地位: |
昆虫纲鞘翅目,象甲总科,卷象科 |
为害作物: |
没有为害作物名信息! |
形态图: |
|
形态描述: |
成虫不含喙体长5~6(mm),宽约2mm。除喙、复眼、触角、胫节、跗节和爪黑色外,其余部位为枇杷黄色,稍具光泽,全体被细长的黄色茸毛。头近似三角形,复眼生于头部前侧端,圆形,显著突起。触角共11节,基部两节较光滑,长为宽的2倍;端部3节膨大呈鼓锤状,长椭圆形,节间不紧靠。触角不呈膝状弯曲,雄虫着生于喙端1/3处,雌虫生于喙中部两侧,喙体侧面的触角沟短而斜。喙扁粗,长约1mm,等于或稍长于头,与前胸背板等长。前胸背板近椭圆形,长略大于宽,光滑,疏布细刻点和绒毛;背板中央具1条纵凹沟。小盾片三角形,极细小。前足基节粗大,其长度为腿节的一半,中、后足基节微现;胫节细长如棒,中部稍内曲:跗节2节,具毛垫,第2节深裂呈2叶状,裂口达此节的一半,具爪1对。辅翅中区较平,侧缘和尾端向下收缩呈弧面,翅尾合缝深内维;翅面有刻点沟7条,沟内刻点较大,沟间部疏生短刚毛。后翅膜质,黑灰色。卵 乳白色,卵圆形,光滑,大小0.6×0.8(mm)。幼虫头黑褐色,全体淡橘黄色,长8~10(mm),宽4.0~4.5(mm)。无足,头小体粗,向腹部弯曲呈"C"形。各体节背面有2个相等的横疣突,前疣之前缘生一列褐色刚毛,后疣亚背线以上部位也有1列刚毛。气门深褐色。蛹 初乳白色,后转乳黄至黄色。长4.8~5.5(mm),宽4.2~4.3(mm)。腹观喙下伸至前胸端沿,触角呈"八"字形斜贴其两侧。前、中足全露,盖在翅基上,后胸的中部曲抢;后足从翅下伸出,露出胫节和跗节。 |
症状图: |
|
为害症状: |
为害作物名: | 枇杷 |
为害状描述: | 幼虫和成虫都可为害。成虫啃食幼嫩叶片,将其咬成缺刻或孔洞;嫩茎受害后,枝梢表皮被啃成一个个凹槽,伤口呈黑褐色,严重时萎蔫下垂;老叶受害,主脉被咬断成一段段缺刻,影响水分输送。幼虫蛀害果实,导致被害果呈"早黄",蛀孔处变褐,引起全果褐腐脱落。 |
|
发生为害规律: |
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土中越夏或越冬。翌年2月下旬至3月上中旬化蛹;3月下旬至4月上旬,成虫羽化出土,爬行或飞到枇杷树上为害嫩叶;4月下旬至5月上旬产卵,产卵前成虫在果腰或果脐附近先将果皮咬成浅孔,产1~2粒卵于其中,再分泌黏液封口。幼虫孵化后在果内蛀食,先食果肉,再啃种籽。5月下旬至6月初,枇杷果实成熟,幼虫近老熟时,从孔口钻出或随落地果脱出,人土越夏和越冬。成虫寿命较长,6月下旬至7月初,仍可在夏梢上见到成虫。成虫产卵期约2个月,每头可产卵近百粒。有假死性。 |
预测预报: |
|
为害分类: |
果实害虫 |
防治办法: |
(1)冬季翻土杀灭幼虫。可结合冬季施肥,将树冠下的表土翻埋于15cm以下,使分布在土表4~8(cm)深层的越冬幼虫,在更深层土中难羽化出成虫。(2)人工捕杀成虫。根据成虫有假死的习性,清晨用报纸或塑料布垫在树冠下,用棒拍打或剧烈摇动树枝,震落成虫,捕杀之。(3)药剂毒杀成虫。春梢和夏梢抽发生长期向树冠喷洒52.25%农地乐乳油1500倍液或2.5%功夫、敌杀死等乳油1000倍液,也可用90%晶体敌百虫加80%敌敌畏乳油或40%乐果乳油1000倍液喷雾,效果也很好。(4)及时从树上摘除被幼虫蛀害后出现的"早黄果"和褐腐果,丢人清粪水中浸杀幼虫。 |
为害情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