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中心
新闻动态

马钢铁业走俏(2005/1/12)

作者:未知 来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发表时间:2006-01-18 点击:
【字号:   打印

 

尽管钢铁业面对原料涨价及马来西亚国内统制价无法应付生产成本的压力,国内19间钢铁厂或与钢铁业沾上边的挂牌公司,近两年皆赚钱。

假如政府允许厂商根据市场供求趋势来调整价格,这些公司的赚益,相信会更加可观。
因为全球尤其是中国、俄罗斯、印度及美国对钢铁的需求殷切,造成废铁也有价。

一些新的住宅区的粪池铁盖、沟渠铁盖往往不翼而飞,因为宵小把它们偷了出售给废铁商,更夸张的是有一些街道的路牌,也会被人挖走。

报章报导,文冬一名胶园园主铁门围篱不见几天后,竟然在废铁收购站发现。原本载满废铁钢材的罗里报失后,警方后来找到只是一辆空车,有关商家只有大叹倒霉,因为,罗里内的废铁钢材已经被人沽售了。

原枓依靠进口

国际钢铁从去年至今,面对极大波动与涨幅。以废铁为例,去年初最高的每吨进口价是 370美元 (1千406令吉),晋入年中一度降到200或220美元(760或836令吉),但目前又上涨到280美元 (1千064令吉)。

钢胚价格也在波动,介于470美元(1千780令吉)、320美元(1千1216令吉)与420美元(1千596令吉)之间。

2002年,废铁每吨进口价仅140美元 (530令吉);钢胚也是每吨180美元(684令吉)而已。

目前我国除了利用废铁进行再循环生产,其余的钢铁生产原料都必须依靠进口,上述废铁与钢胚就是主要项目。

70至80年代初期,我国钢铁业的原料,主要来自丁加奴的龙运与彭亨的云冰两座著名的铁山。当时,我国工业刚起步,国内对铁苗需求不高,因此由外国公司操作生产的两座铁山的大部份铁苗皆供出口。

国际市场转变

后来,由于政府改变海外投资政策,导致有关公司放弃生产,本地公司在市场、技术及财务问题的困扰下,无法接手,终于把铁山关闭。我国厂商后来只有依靠国外进口原料。

过去几年,我国厂商进口原料价格稳定,但近年来国际市场有所转变,需求量大幅度提高,对我国厂商造成极大压力。

世界主要的钢铁生产国分布在南美洲和亚洲,如美国、中国、俄罗斯等。

由于全球需求量近年偏高,尽管钢铁市场面对一定程度的竞争,但价格仍企稳。

我国目前对钢铁实施的统制价,根本无法应付生产成本。进口原料每吨400美元(1千520令吉)加上运输费25令吉,再加上加工轧铁的成钢200令吉,单单生产成本已达1千745令吉,超过政府规定的1千570令吉统制价。

即使政府目前开放让消费层面进口,也无法进口到比统制价更低的钢铁,因为国际市场价格也高过统制价。

在一项访谈中,金狮集团主席兼总执行长丹斯里钟廷森被引述说,马来西亚政府不应该把钢铁行业管制得过于严格,以免影响钢铁生产商的盈利和竞争力。

他以圆铁的价格为例子说,政府不应该控制圆铁的价格,因为政府根本无法管制钢铁产品原料的价格,管制圆铁价格,只会打击钢铁生产商的盈利以及竞争能力。

丹斯里钟对媒体说:“马来西亚的圆铁价格每公吨大约是在1千100令吉至1千500令吉左右,可是国际价格已经提高至1千900令吉至2千令吉,这是因为原料价格上涨之故。”

他也说,由于钢铁领域的技术转变快速,几乎每年都有新的机器和设备推出市场,以便提高品质及减低成本,因此,钢铁厂商为了保持竞争力而必须持续投资。

全球钢铁需求

鉴于中国、俄罗斯和印度基本设施建设活动的加速,美国房屋领域的蓬勃及欧洲的白色用品(指大型的家电)的复兴,全球的钢铁需求已日益增加。

在美国,此需求是鉴于其房屋业发展蓬勃及汽车业正显示复苏的迹象。

印度、中国和东盟国家如越南与泰国的需求则是鉴于基本设施的资本投资活动,而其它国家如俄罗斯和东欧则出现强劲的国内需求。

钢铁业是一个与政治及经济挂钩的企业,马来西亚、中国、欧盟及美国,只要对钢铁业实行一些条例或政策,皆对此行业有影响。

美国已废除了其钢铁的进口关税(201条款),而互惠的欧洲也废除了该经济体的钢铁进口关税。

中国也随之废除了其为期13个月的钢铁进口关税。这些措施让全球的钢铁公司制造了许多乐观的希望,以进一步提升它们在这些大型的钢铁消费国的营业额。

国内和区域方面,钢片产品的进口税则仍保持不变,且没有订下任何废除税务的日期。看来本地的保护措施将会维持一段长时期,以为本地的钢铁业,尤其是美佳钢铁,提供初期的保护,使它可以成长。

价格大涨

全球钢铁生产的记录水平,即2003年的9亿6千万公吨,已耗尽了所有存在的含铁原料供应,从而导致钢铁价格大幅度上涨,原料成本已显着的跃升──铁矿石上涨18%,焦炭增长超过20%。

国际贸易及工业部长拿督斯里拉菲达说,全球不锈钢的需求量,在2004年预计增长6.8%,东盟国家成长率也介于10至14%。

她对媒体说,2003年,全球的不锈钢需求量是2千万吨,软钢8亿6千300公吨。

她说,不锈钢的市价需求是,近年有不断增长的趋势,尤其是亚洲国家,即中国、印度、朝鲜。

她表示,东盟国家之中,泰国不锈钢的需求量,均达20吨,其次是马来西亚,14万5千244吨。

她说,马来西亚是合金钢板的进口国,2003年进口量达10亿令吉,主要从日本和西班牙进口,我国在2003年也出口1亿5千900万吨合金钢板。

她说,马来西亚出口的钢铁主要是轴卷型的钢片,出口到新加坡、香港和中国。

拉菲达也说,在2003年,我国批准了31项基本钢铁工业计划,投资额达87亿1千100万令吉,其中51%为国内投资,其余为外国资本。这其中的93%为新的计划,7%为扩充业务或多元化计划。

她说,2004年1月到8月间,政府批准了23项和钢铁有关的计划,投资额达5亿4千200万令吉。其中11项为新计划,总共投资2亿1千600万令吉,其余为扩充营业计划,投资额达3亿2千600万令吉。

2005年的钢铁行情

彦钢控股(ORNASTEEL HLDGS)董事经理黄宗英对媒体说,由于钢铁原料短缺,预料我国2005年的钢铁价格将再度调高20%至40%。

他说,如今国际间钢铁的供需仍未取得平衡,加上钢铁原料短缺的情况会持续数年,因此,2005年的钢铁价格还是波动的。

他说,钢铁短缺的情况已达相当严重的地步,以致 2003年的钢铁价格激烈波动,钢铁和钢卷的价格也已调高 20%。

他说,从2003年至2010年,钢铁业呈现一片好景。

他说,2005年全球钢铁消费达8亿8千300万公吨,2004年则会达9亿5千万公吨,增幅约7.5%。

他预计2005年的钢铁消费会上扬至 9亿9千万公吨左右,增幅约 4%。

《华尔街日报》报道,美国和亚洲的钢铁生产商已宣布,将在2005年第一季度把现货钢铁价格提高2%至7%。欧洲同行们也在积极谋策,决心在2005年初即推动钢铁期货合约价格大涨20%。

这意味着,届时美国的冷轧钢(CR)价格将达到每公吨800美元(3千零40令吉),较第4季度上涨50美元 (190令吉),较2003年同期上涨380美元 (1千444令吉)。

尽管中国已采取宏观调控遏制投资过热,但整个亚洲,特别是日本、印度两地对于钢铁的需求量仍然十分巨大,这也是导致全球钢铁价格上涨的主因。

黄宗英说,该公司仍是十分看好中国市场,因为它在2000年起,每年的钢铁消费量便不断上扬,从2000年的1亿2千460万公吨飙升至2004年预测的2亿6千200万公吨,占全球钢铁总消费的27.5%。

他说:“中国要在2008年承办奥林匹克运动会及2010年的世界博览会,这两大盛会所涉及的基本建设,当中的铜铁耗费量绝对是惊人的。”

彦钢控股赶在2004年最后一班车上市,它的上市行动在钢铁价格进入一片涨势之中,格外引人注目。

彦钢控股在上市之后,缴足股本会达3亿8千万股。

它的最大目的是要使彦钢控股本土化,让本地投资者有机会参与公司成长,同时把资金回流给两个主要股东,即中钢和中华开发银行。

中国钢铁(中钢)是台湾最大的钢铁集团。该公司在2000年以3亿令吉购下彦武钢铁控股(ORNASTEEL HOLDING BHD)股权,中钢的缴足资本高达107亿7千万令吉,它是全球盈利最高的五大钢铁公司之一,在2003年的净收入有42亿令吉。

中钢是台湾目前唯一的一贯作业炼钢厂,年产粗钢能量为805万4千公吨。当中75%的产品是供台湾内需市场,其余75%则是外销。

该集团主要产品为钢板、线材、棒钢、热轧钢品、冷轧钢品、电镀锌钢品、热浸镀锌钢品及电磁钢片。

彦武钢铁是在1991年11月成立,主要产品为冷轧钢卷、钢片。

群武钢铁则是在1994年12月成立,主要是生产热浸镀锌钢卷及镀锌烤漆钢卷。

中钢接手后,派专员来管理这两家公司,因此大刀阔斧地重组公司的核心业务,脱售原本不理想的下游工业,集中火力在中游工业产品。

中钢于2002年再注资2千万令吉,用以改良及改善现有的机器设备,以及加强软件训练。

2001年是彦钢控股的分水岭,因为全球钢铁价格开始上扬,而中钢也正式投入重组彦钢的计划。

在截至2001年11月31日财政年,彦钢净亏损幅度已从前期的1千353万1千令吉,缩减到812万2千令吉;到2002年正式转亏为盈,取得净利4千537万1千令吉。

2003年,该公司净利更跃升到6千690万9千令吉,而在截至2004年的首6个月,净利已有5千142万6千令吉。

黄宗英预测,2004财政年的全年净利应该会达到9千万令吉,比去年跃升34%,成绩非常振奋人心。

他说,公司2004年的营业额达11亿令吉,预料2005年达到12亿令吉,增幅约有11%。

目前该公司产品约有81%是供内需,只有19%是外销,主要销售到中国、美国、澳洲、泰国、印度尼西亚和越南。

他说:“产品外销到中国的增长潜能非常大,我们预估出口到中国的镀锌钢卷和彩涂钢卷需求会增加,我们也会通过中钢的市场便利,去争取更多的中国客户。”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网采编       郑重声明:若有转载本网站内容这者,请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wq2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