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中心
数据仓库
当前位置:首页-数据仓库-病害

紫菜薹细菌性叶斑病

作者:紫菜薹 来源:Red tsai-bacterial leaf spot 发表时间:2007-07-09 点击:
【字号:   打印
病害中文名: 紫菜薹细菌性叶斑病
病害别名: 没有别名信息!
病害英文名: Red tsai-bacterial leaf spot
病原信息:
病原中文名:菊苣假单胞杆菌
病原学名:Pseudomonas cichorii (Swingie) Stapp.
分类地位:原核生物界薄壁菌门,假单孢菌属,菊苣假单胞杆菌
病原介绍:菌体杆状 , 有单极生鞭毛 1~4 根 , 大小 0.2~3.5 × 0.8( μ m), 革兰氏染色阴性 , 氧化酶反应阳性、精氨酸双水解 酶阴性、金氏 B 平板上产生黄绿色荧光色素 , 菌落圆形 , 白色 , 不透明 , 边缘整齐 , 微凸 , 结稠。 不产生果聚糖、能引起烟草过敏反应 , 不能使马铃薯腐烂 , 生长适温 30 ℃ ,41 ℃不生长 ; 具硝酸还原作用。
病原图:没有病原图信息!
寄主信息:
寄主中文名:紫菜薹
寄主英文名:
寄主学名:
侵染部位:
症状图:
病害症状: 初在叶背生油浸状小点 , 后扩展成 2~5mm 大小、圆形至不规则形灰褐色斑 , 四周褐色至深褐色、油浸状。严重的多数小斑融合成大斑块。干燥条件下 , 病情扩展慢 , 病斑质脆易裂开 , 造成叶片干枯而萎。
发病规律: 病原细菌在种子或病残体上越冬 , 成为翌年初侵染源 , 在田间借雨水及灌溉水和害虫传播蔓延 , 发病适温 25~27 ℃。。
预测预报:
病害分类: 细菌
防治办法: (1) 轮作。 (2) 选用抗病品种 , 自帮较青帮类型抗病。建立无病留种 田 , 选用无病种子。加强田间管理。 (3) 发病初期喷洒 25% 络氨铜?锌水剂 5 00 倍液 , 但对铜剂敏感的品种须慎用。此外 , 可喷洒 72% 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 3000 倍液或 50% 氯溴异氰尿酸 ( 消菌灵 ) 可溶性粉剂 1200 倍液 , 隔 7~10 天 1 次 , 连续防治 2~3 次。
为害情况:
没有为害情况信息!
总体描述: 症状  初在叶背生油浸状小点 , 后扩展成 2~5mm 大小、圆形至不规则形灰褐色斑 , 四周褐色至深褐色、油浸状。严重的多数小斑融合成大斑块。干燥条件下 , 病情扩展慢 , 病斑质脆易裂开 , 造成叶片干枯而萎。病原  Pseudomonas cichorii (Swingle) Stapp, 称菊苣假单胞菌 , 属假单胞菌荧光类群。 菌体短杆状或呈链状连接 , 大小 0.8 × 1.6~2.5μm , 具 1~4 根极生鞭毛 , 革兰氏染色阴性。 接种在 KB 平板培养基上 ,27 ℃培养 3~7 天 , 菌落白色 , 近圆形或略不规则形 , 中央稍凸起呈污白色 , 边缘锯齿毛状 , 菌落大小 4~6mm, 有黄绿色荧光。在牛肉汁蛋白陈和 YDC 培养基上菌落与 KB 培养基上相似 ,4 ℃能生长 , 最适生长温度 25~28 ℃ ,41 ℃不能生长。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原细菌在种子或病残体上越冬 , 成为翌年初侵染源 , 在田间借雨水及灌溉水和害虫传播蔓延 , 发病适温 25~27 ℃。 无公害防治法  (1) 轮作。 (2) 选用抗病品种 , 自帮较青帮类型抗病。建立无病留种 田 , 选用无病种子。加强田间管理。 (3) 发病初期喷洒 25% 络氨铜?锌水剂 5 00 倍液 , 但对铜剂敏感的品种须慎用。此外 , 可喷洒 72% 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 3000 倍液或 50% 氯溴异氰尿酸 ( 消菌灵 ) 可溶性粉剂 1200 倍液 , 隔 7~10 天 1 次 , 连续防治 2~3 次。
(责任编辑:w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