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中心
数据仓库
当前位置:首页-数据仓库-病害

竹煤污病

作者:佚名 来源:Bamboo sooty mold 发表时间:2007-07-09 点击:
【字号:   打印
病害中文名: 竹煤污病
病害别名: 竹煤病 、 竹烟煤病 、 竹煤病、竹烟煤病
病害英文名: Bamboo sooty mold
病原信息:
病原中文名:小煤炱属
病原学名:Meliola sp.
分类地位:真菌界子囊菌门核菌纲小煤炱目,小煤炱属
病原介绍:菌丝体生在叶表,暗褐色,具分枝和附着枝,紧贴寄主,以吸器伸入细胞。子囊果球形,有刚毛,直径80~150μm,表面光滑或有瘤,壁暗褐色;子囊梨形,含子囊孢子2~4个;子囊孢子长椭圆形,暗褐色,多由4~5个等大细胞组成,大小16~18×5μm。
病原图:
寄主信息:没有寄主竹的信息!
侵染部位: 竹叶、小枝
症状图:
没有症状图信息!
病害症状: 煤炱目的真菌,系植物枝、叶表面的腐生菌,以介壳虫、蚜虫、粉虱等昆虫的分泌物为营养来源,有时也能利用植物本身的分泌物。它在叶片表面形成一片墨褐色的、表面粗糙的、厚薄不均匀的菌苔,严重时整个叶片和小枝被菌苔覆盖,以致影响竹子的光合作用。菌苔在缺乏营养或环境不适的条件下,收缩干裂,可自行从叶面剥离。小枝上的症状与叶片上的症状相似。小煤炱目的真菌是植物叶片上的专性寄生菌,菌丝表生、黑色,以吸器伸入寄主的表皮细胞内吸取养分,故在叶片表面通常呈黑色圆形霉点,后扩展成不规则形或相互连接成一片,覆盖在叶子表面。
发病规律: 病菌借风雨和昆虫传播,常在春秋两季发病。竹煤污病的发生常与竹林管理不善、竹林密度过大、竹子生长细弱以及蚜虫、蚧壳虫的为害有密切关系。
预测预报:
病害分类: 真菌
防治办法: ①加强竹林的抚育管理,及时砍伐竹株,保持合理的竹林密度,使竹林通风透光,竹子生长强壮,可减轻发病。
②该病由蚧虫、蚜虫诱发引起,因此,应及时防治虫害。
为害情况:
没有为害情况信息!
总体描述: 中文名称:竹煤污病                 别名:竹煤病、竹烟煤病 英文名称:Bamboo sooty mold        病原学名:Capnodium sp. 分类地位:子囊菌门核菌纲小煤炱目,小煤炱属 症状:  煤炱目的真菌,系植物枝、叶表面的腐生菌,以介壳虫、蚜虫、粉虱等昆虫的分泌物为营养来源,有时也能利用植物本身的分泌物。它在叶片表面形成一片墨褐色的、表面粗糙的、厚薄不均匀的菌苔,严重时整个叶片和小枝被菌苔覆盖,以致影响竹子的光合作用。菌苔在缺乏营养或环境不适的条件下,收缩干裂,可自行从叶面剥离。小枝上的症状与叶片上的症状相似。小煤炱目的真菌是植物叶片上的专性寄生菌,菌丝表生、黑色,以吸器伸入寄主的表皮细胞内吸取养分,故在叶片表面通常呈黑色圆形霉点,后扩展成不规则形或相互连接成一片,覆盖在叶子表面。 发病部位:竹叶和小枝 病原菌:  小煤炱菌(Capnodium sp.)菌丝体丝状,分生孢子椭圆至卵圆形,单孢、无色、表面光滑,大小约3.2-6.l微米×l.5~2.2微米。分生孢子器筒形或近棍棒形,密生于菌丝丛中,端部圆形,膨大,暗褐色,大小300~385微米×34~300微米,分生孢子着生在孢子器的膨大部位,成熟后从裂口处逸出。子囊壳球形至扁球形,直径110~150微米,暗褐色,膜质,顶生孔口,表生刚毛。子囊棍棒形,大小60~80微米×12~20微米,内生8个子囊孢子。子囊孢子褐色,长椭圆形,砖格状,具纵横隔膜,大小20~25微米×6.0—8.0微米。 发病规律:  病菌借风雨和昆虫传播,常在春秋两季发病。竹煤污病的发生常与竹林管理不善、竹林密度过大、竹子生长细弱以及蚜虫、蚧壳虫的为害有密切关系。 防治方法:  ①加强竹林的抚育管理,及时砍伐竹株,保持合理的竹林密度,使竹林通风透光,竹子生长强壮,可减轻发病。  ②该病由蚧虫、蚜虫诱发引起,因此,应及时防治虫害。
(责任编辑:wq)

上一篇:竹叶锈病

下一篇:竹类烟煤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