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害中文名: |
朱顶红镰刀菌枯萎病 |
病害别名: | 没有别名信息! |
病害英文名: |
Common knight’s Star Fusarium Fusarium wilt |
病原信息: |
病原中文名: | 尖孢镰孢 |
病原学名: | Fusarium oxysporum Schlecht |
分类地位: | 真菌界半知菌类丝孢纲瘤座菌目,镰刀属,尖孢镰孢 |
病原介绍: | 在PDA培养基上初生白色圆形绒毛状菌落 , 大型分生孢子无色 , 具分隔1~5个,3 隔者居多, 脚胞明显 , 两端尖 , 大小27~50 × 3.1~5( μm), 多着生在多分枝孢子梗上; 小型分生孢子呈头状聚集在瓶状小梗顶端 , 椭圆形 , 多单胞 , 偶具分隔 1~2个 , 大小 5~12 × 2~3.5(μm)。 此外, 厚垣孢子产生在菌丝的细胞间或顶端, 浅黄褐色, 球形或近球形。 |
|
病原图: | |
寄主信息: |
|
侵染部位: |
叶 |
症状图: |
|
病害症状: |
初叶尖开始发黄, 逐渐向下扩展 , 同时向内侧蔓延 , 最后整株黄化萎蔫。检视球茎和根部染病根产生暗红色至红褐色腐烂 , 湿度大时产生白色菌丝 , 严重时整株死亡。 |
发病规律: |
以菌丝体、厚垣孢子或菌核在基质或土壤中及病残体上越冬 , 其厚垣孢子可在土中存活5~6年或长达10年, 成为主要侵染源, 病菌从根部伤口侵入, 后在病部产生分生孢子, 借淋水传播蔓延, 进行再侵染。低温、高湿利其发病, 花盆中积水持续时间长发病重。 |
预测预报: |
|
病害分类: |
真菌 |
防治办法: |
(1) 精心养护。科学浇水 , 防止盆土中积水 , 不伤根 , 减少伤口。 (2) 无土栽培的朱顶红出现泡根或根腐时 , 地上部在不缺水情况下出现萎蔫时 , 脱盆进行手术治疗。先把植株连根取出, 冲洗干净, 用灭菌刀剪把病根、烂根剪除 , 再把病部刮净 , 浸入 50% 甲基硫菌灵?硫磺悬浮剂 500倍液中 2~3 小时 , 晾干后再栽人盆中。 (3) 有土栽培的出现根腐时 , 淋浇 5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600倍液或 50% 根腐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立枯净可湿性粉剂900倍液 , 如能加入云大 -120 植物生长调节剂 3000~4000 倍液 , 效果更好。 |
为害情况: |
|
总体描述: |
症状 初叶尖开始发黄, 逐渐向下扩展 , 同时向内侧蔓延 , 最后整株黄化萎蔫。检视球茎和根部染病根产生暗红色至红褐色腐烂 , 湿度大时产生白色菌丝 , 严重时整株死亡。
病原 Fusarium oxysporum Schlecht 称尖孢镰孢, 属半知菌类真菌。在PDA培养基上初生
白色圆形绒毛状菌落 , 大型分生孢子无色 , 具分隔1~5个,3 隔者居多, 脚胞明显 , 两端尖 , 大小27~50 × 3.1~5( μm), 多着生在多分枝孢子梗上; 小型分生孢子呈头状聚集在瓶状小梗顶端 , 椭圆形 , 多单胞 , 偶具分隔 1~2个 , 大小 5~12 × 2~3.5(μm)。 此外, 厚垣孢子产生在菌丝的细胞间或顶端, 浅黄褐色, 球形或近球形。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以菌丝体、厚垣孢子或菌核在基质或土壤中及病残体上越冬 , 其厚垣孢子可在土中存活5~6年或长达10年, 成为主要侵染源, 病菌从根部伤口侵入, 后在病部产生分生孢子, 借淋水传播蔓延, 进行再侵染。低温、高湿利其发病, 花盆中积水持续时间长发病重。
防治方法 (1) 精心养护。科学浇水 , 防止盆土中积水 , 不伤根 , 减少伤口。 (2) 无土栽培的朱顶红出现泡根或根腐时 , 地上部在不缺水情况下出现萎蔫时 , 脱盆进行手术治疗。先把植株连根取出, 冲洗干净, 用灭菌刀剪把病根、烂根剪除 , 再把病部刮净 , 浸入 50% 甲基硫菌灵?硫磺悬浮剂 500倍液中 2~3 小时 , 晾干后再栽人盆中。 (3) 有土栽培的出现根腐时 , 淋浇 5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600倍液或 50% 根腐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立枯净可湿性粉剂900倍液 , 如能加入云大 -120 植物生长调节剂 3000~4000 倍液 , 效果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