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中心
数据仓库
当前位置:首页-数据仓库-病害

玉米轮纹斑病

作者:玉米 来源:Corn zonate leaf spot 发表时间:2007-07-09 点击:
【字号:   打印
病害中文名: 玉米轮纹斑病
病害别名: 玉米豹纹病
病害英文名: Corn zonate leaf spot
病原信息:
病原中文名:高粱胶尾孢菌
病原学名:Gloeocercospora sorghi D. Bain.et Edgerton
分类地位:
病原介绍:分生孢子梗多根 , 单生 ,无色 ,具隔膜 0~2 个 , 大小 6~20 × 1.5~2.5(μm); 分生孢子生在成团的橙红色黏质基物里 , 线形 , 无色 , 顶端略尖 , 具不明显的隔膜 4~8 个 , 大小 32~112 × 3~4(μm) 。 该病 7 月发生 , 多雨年份扩展迅速 , 分布普遍。除为害高粱外 , 还可侵染玉米和甘蕉。
病原图:没有病原图信息!
寄主信息:
寄主中文名:玉米
寄主英文名:corn
寄主学名:
侵染部位:
症状图:
病害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初在叶面上产生圆形至椭圆形的褐色至紫红色病斑 , 后期轮纹较明显。病斑汇合后很象豹纹 , 致叶片枯死。湿度大时 , 叶背可见微细橙红色黏质物 , 即病原菌的子实体。
发病规律: 病菌随种子或病残体越冬。翌年田间发病后,苗期发病可造成死苗。成株期发病病斑上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进行多次再侵染,不断蔓延扩展或引起流行。高粱品种间发病差异明显。多雨的年份或低洼高湿田块普遍发生,致叶片提早干枯死亡。北方高粱产区炭疽病发生早的,7—8月份气温偏低、雨量偏多可流行为害,导致大片高粱早期枯死。
预测预报:
病害分类: 真菌
防治办法: (1)收获后及时处理病残体,进行深翻,把病残体翻入土壤深层,以减少初侵染源。(2)实行大面积轮作,施足充分腐熟的有机肥,采用高粱配方施肥技术,在第三次中耕除草时追施硝酸铵等,做到后期不脱肥,增强抗病力。(3)选用和推广适合当地的抗病品种,淘汰感病品种。(4)药剂处理种子 用种子重量0.5%的50%福美双粉剂或50%拌种双粉剂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可防治苗期种子传染的炭疽病及北方炭疽病。(5)该病流行年份或个别感病田,从孕穗期开始喷洒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6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25%炭特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80%大生M-45可湿性粉剂600倍液。
为害情况:
没有为害情况信息!
总体描述: 症状  又称玉米豹纹病。主要为害叶片。初在叶面上产生圆形至椭圆形的褐色至紫红色病斑 , 后期轮纹较明显。病斑汇合后很象豹纹 , 致叶片枯死。湿度大时 , 叶背可见微细橙红色黏质物 , 即病原菌的子实体。 病原   Gloeocercospora sorghi D.Bain.et Edgerton称高粱胶尾孢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分生孢子梗多根,单生,无色,具隔膜0—2个,大小6—20×1.5—2.5(um);分生孢子生在成团的橙红色粘质基物里,线形,无色,顶端略尖,具不明显的隔膜4—8个,大小32—112×3—4(um)。该病7月发生,多雨年份扩展迅速,分布普遍。除为害高梁外,还可侵染玉米和甘蔗。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随种子或病残体越冬。翌年田间发病后,苗期发病可造成死苗。成株期发病病斑上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进行多次再侵染,不断蔓延扩展或引起流行。高粱品种间发病差异明显。多雨的年份或低洼高湿田块普遍发生,致叶片提早干枯死亡。北方高粱产区炭疽病发生早的,7—8月份气温偏低、雨量偏多可流行为害,导致大片高粱早期枯死。 防治方法 (1)收获后及时处理病残体,进行深翻,把病残体翻入土壤深层,以减少初侵染源。(2)实行大面积轮作,施足充分腐熟的有机肥,采用高粱配方施肥技术,在第三次中耕除草时追施硝酸铵等,做到后期不脱肥,增强抗病力。(3)选用和推广适合当地的抗病品种,淘汰感病品种。(4)药剂处理种子 用种子重量0.5%的50%福美双粉剂或50%拌种双粉剂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可防治苗期种子传染的炭疽病及北方炭疽病。(5)该病流行年份或个别感病田,从孕穗期开始喷洒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6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25%炭特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80%大生M-45可湿性粉剂600倍液。  
(责任编辑:w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