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病害中文名: |
油菜白粉病 |
| 病害别名: | 没有别名信息! |
| 病害英文名: |
Bird Rape powdery mildew |
| 病原信息: |
| 病原中文名: | 十字花科白粉菌 |
| 病原学名: | Erysiphe cruciferarum (Opiz)Junell |
| 分类地位: | 真菌界子囊菌门核菌纲白粉菌目,白粉属,十字花科白粉菌 |
| 病原介绍: | 孢子梗无色 , 直立于叶表面的菌丝上 ,2~3 个横隔 , 顶端较粗大 , 大小 7.5~9 × 69~108μm。分生孢子无色 , 单胞 , 柱形 , 或桶柱形 , 表面光滑 , 大小 34~ 60× 12~19μm。子囊果暗褐色 , 扁球形 , 直径 88~125 μm。附属丝丝状 ,7~39 根 , 一般不分枝 , 基部褐色。子囊 5~7 个 , 卵形、矩圆卵形 , 大多有柄 , 大小 55.9~76.2 × 33.0~40.6μm。子囊孢子 4~6 个 , 卵形、矩圆卵形 , 黄色 , 大小 16.4~23.8 × 12.2~15.4 μm。 |
|
| 病原图: | 没有病原图信息! |
| 寄主信息: |
|
| 侵染部位: |
叶、茎、花、荚 |
| 症状图: |
|
| 病害症状: |
该病主要为害叶片、茎、花器和种荚 , 产生近圆形放射状白色粉斑 , 菌丝体生于叶的两面 , 展生 , 后白粉常铺满叶、花梗和荚的整个表面 , 即白粉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 发病轻者病变不明显 , 仅荚果稍变形 ; 发病重的叶片褪绿黄化早枯 , 种子瘦瘪。 |
| 发病规律: |
南方全年种植十字花科蔬菜的地区 , 主要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十字花科蔬菜上辗转传播为害。北方主要以闭囊壳在病残体上越冬 , 成为翌年该病初侵染源。 条件适宜时子囊孢子释放出来 , 借风雨传播 , 发病后 , 病部又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多次重复侵染 , 致病害流行。雨量少的干旱年份易发病 , 时晴时雨 , 高温、高湿交替有利该病侵染和病情扩展 , 发病重。 |
| 预测预报: |
|
| 病害分类: |
真菌 |
| 防治办法: |
(1) 选用抗病品种如新油 8 号、 9 号。 (2) 采用配方施肥技术 , 适当增施磷钾肥 , 增强寄主抗病力。 (3) 发病初期喷洒 2% 武夷菌素 (BD-10) 水剂 200倍液或 40% 多?硫悬浮剂 600倍液、 40% 福星乳油 5000 倍液、 15% 三唑酮可湿性粉剂 1500倍液、 12.5% 腈菌唑乳油 1500倍液、 62.25% 腈菌唑?代森锰锌 ( 仙生 ) 可湿性粉剂600倍液、6% 氯苯嘧啶醇 ( 乐必耕 ) 可湿性粉剂 1600倍液、 20% 噻菌铜 ( 龙克菌 ) 悬浮剂 500倍液。有些油菜品种对铜制剂敏感 , 应严格控制药量 , 以免发生药害. |
| 为害情况: |
|
| 总体描述: |
症状 该病主要为害叶片、茎、花器和种荚 , 产生近圆形放射状白色粉斑 , 菌丝体生于叶的两面 , 展生 , 后白粉常铺满叶、花梗和荚的整个表面 , 即白粉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 发病轻者病变不明显 , 仅荚果稍变形 ; 发病重的叶片褪绿黄化早枯 , 种子瘦瘪。
病原 Erysiphe cruiferarum (Opiz) Junell 称十字花科白粉菌 , 属子囊菌亚门真菌。异名 Erysiphe communis (Wallr.Fr.)Link 、Erysiphe martii Lév. 等。闭囊壳聚生至散生 , 扁球形 , 暗褐色 , 直径 88~125(μm), 具 7~39 根附属丝 , 附属丝一般不分枝 , 个别不规则地分枝 1 次 , 常呈曲折状 , 长 70~256(μm), 长度为闭囊壳的 1~2 倍 , 壳内含 5~7 个子囊。子囊卵形至扁卵形 , 多具柄 , 少数近无柄或无柄 , 大小 55.9~76.2 × 33.O~40.6(μm), 内含子囊孢子 4~6 个。子囊孢子卵形至矩圆卵形 , 黄色 , 有的具油滴 , 大小 16.4~23.8 × 122~15.4(μm) 。分生孢子柱形 , 大小 27.9~432 × 12.7~17.8(μm)。本菌除侵染油菜外 , 还可侵染雪里蕻、榨菜、甘蓝、卷心菜等。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南方全年种植十字花科蔬菜的地区 , 主要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十字花科蔬菜上辗转传播为害。北方主要以闭囊壳在病残体上越冬 , 成为翌年该病初侵染源。 条件适宜时子囊孢子释放出来 , 借风雨传播 , 发病后 , 病部又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多次重复侵染 , 致病害流行。雨量少的干旱年份易发病 , 时晴时雨 , 高温、高湿交替有利该病侵染和病情扩展 , 发病重。
防治方法 (1) 选用抗病品种如新油 8 号、 9 号。 (2) 采用配方施肥技术 , 适当增施磷钾肥 , 增强寄主抗病力。 (3) 发病初期喷洒 2% 武夷菌素 (BD-10) 水剂 200倍液或 40% 多?硫悬浮剂 600倍液、 40% 福星乳油 5000 倍液、 15% 三唑酮可湿性粉剂 1500倍液、 12.5% 腈菌唑乳油 1500倍液、 62.25% 腈菌唑?代森锰锌 ( 仙生 ) 可湿性粉剂600倍液、6% 氯苯嘧啶醇 ( 乐必耕 ) 可湿性粉剂 1600倍液、 20% 噻菌铜 ( 龙克菌 ) 悬浮剂 500倍液。有些油菜品种对铜制剂敏感 , 应严格控制药量 , 以免发生药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