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中心
数据仓库
当前位置:首页-数据仓库-病害

洋葱干腐病

作者:洋葱 来源:Onion Fusarium basal rot 发表时间:2007-07-10 点击:
【字号:   打印
病害中文名: 洋葱干腐病
病害别名: 洋葱枯萎病 、 洋葱茎腐病
病害英文名: Onion Fusarium basal rot
病原信息:
病原中文名:洋葱尖镰孢洋葱专化型
病原学名:Fusarium oxysporum f.sp. cepae (Hanzawa) Snyder et Hansen
分类地位:真菌界半知菌类丝孢纲瘤座菌目,镰刀属,洋葱尖镰孢洋葱专化型
病原介绍:子座褐色或紫色 , 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上生出棉絮状气生菌丝 , 产生桃红色或紫红色色素。分生孢子有大小两种 : 大型分生孢子在病组织上易形成 , 镰刀形或 纺锤形 , 多具隔膜 3 个 , 大小 33~36 × 3.8~4( μ m),5 个隔膜的 44 × 3.9( μ m); 小型分生孢子生在气生菌丝中 , 单胞无色 , 卵形或长椭圆形 , 数量多。在菌丝中间或顶端形成球状厚垣孢子串生 , 病菌生长温限 4~35 ℃ , 发育适温 25~28 ℃。与典型种区别在于只侵染洋葱 , 不与马铃薯上的菌系交互侵染。
病原图:没有病原图信息!
寄主信息:
寄主中文名:洋葱
寄主英文名:
寄主学名:
侵染部位: 茎、叶
症状图:
病害症状: 苗期、成株期、贮藏期均可发病 , 发病初期下位叶黄化、萎蔫或弯曲 , 生育盛期洋葱鳞茎侧面呈软腐状腐败 , 后扩展到茎盘 , 严重的地上部全部萎蔫 , 茎盘变褐枯死。湿度大时鳞片间产生白色霉状物。干燥条件下 , 病组织变紫死亡或枯死。
发病规律: 病菌以厚垣孢子留在土壤中越冬 , 翌春条件适宜产生分生孢子 , 借雨水、灌溉水、地蛆、线虫等传播 , 从伤口侵入 , 在病斑上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施肥不当或氮肥过多、土壤过湿及洋葱生长后期遇高温多雨易发病 , 地蛆为害严重或大水漫灌、田间积水或低洼地块发病重。
预测预报:
病害分类: 真菌
防治办法: (1) 葱、蒜地应与禾本科作物轮作 3~4 年。 (2) 选用无病洋葱鳞茎。 (3)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生物有机活性肥 , 采用配方施肥技术 , 防止烧根、 沤根。 (4) 发生种蝇起蛆时 , 要及时喷洒 50% 辛硫磷乳油 1000 倍液 , 最好根据种蝇预测预报 , 把种蝇杀灭在产卵前。 (5) 洋葱鳞茎宜贮存在 O~5 ℃条件下 , 相对湿度控制在 70% 以下。
为害情况:
没有为害情况信息!
总体描述: 症状  又称洋葱枯萎病、茎腐病等。苗期、成株期、贮藏期均可发病 , 发病初期下位叶黄化、萎蔫或弯曲 , 生育盛期洋葱鳞茎侧面呈软腐状腐败 , 后扩展到茎盘 , 严重的地上部全部萎蔫 , 茎盘变褐枯死。湿度大时鳞片间产生白色霉状物。干燥条件下 , 病组织变紫死亡或枯死。 病原  Fusarium oxysporum f.sp. cepae (Hanzawa) Snyder et Hansen 称洋葱尖镰孢洋葱专化型 , 属半知菌类真菌。子座褐色或紫色 , 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上生出棉絮状气生菌丝 , 产生桃红色或紫红色色素。分生孢子有大小两种 : 大型分生孢子在病组织上易形成 , 镰刀形或 纺锤形 , 多具隔膜 3 个 , 大小 33~36 × 3.8~4( μ m),5 个隔膜的 44 × 3.9( μ m); 小型分生孢子生在气生菌丝中 , 单胞无色 , 卵形或长椭圆形 , 数量多。在菌丝中间或顶端形成球状厚垣孢子串生 , 病菌生长温限 4~35 ℃ , 发育适温 25~28 ℃。与典型种区别在于只侵染洋葱 , 不与马铃薯上的菌系交互侵染。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厚垣孢子留在土壤中越冬 , 翌春条件适宜产生分生孢子 , 借雨水、灌溉水、地蛆、线虫等传播 , 从伤口侵入 , 在病斑上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施肥不当或氮肥过多、土壤过湿及洋葱生长后期遇高温多雨易发病 , 地蛆为害严重或大水漫灌、田间积水或低洼地块发病重。 无公害防治法  (1) 葱、蒜地应与禾本科作物轮作 3~4 年。 (2) 选用无病洋葱鳞茎。 (3)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生物有机活性肥 , 采用配方施肥技术 , 防止烧根、 沤根。 (4) 发生种蝇起蛆时 , 要及时喷洒 50% 辛硫磷乳油 1000 倍液 , 最好根据种蝇预测预报 , 把种蝇杀灭在产卵前。 (5) 洋葱鳞茎宜贮存在 O~5 ℃条件下 , 相对湿度控制在 70% 以下。
(责任编辑:wq)

上一篇:洋葱根结线虫病

下一篇:洋葱白腐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