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中心
数据仓库
当前位置:首页-数据仓库-病害

山药斑纹病

作者:山药 来源:Yam Cylindrosporium leaf spot 发表时间:2007-07-19 点击:
【字号:   打印
病害中文名: 山药斑纹病
病害别名: 山药白涩病 、 薯蓣柱盘孢褐斑病 、 山药叶枯病
病害英文名: Yam Cylindrosporium leaf spot
病原信息:
病原中文名:薯芋柱盘孢
病原学名:Cylindrosporium dioscoreae Miyabe et S. Ito.
分类地位:真菌界半知菌腔孢纲黑盘孢目,柱盘孢属,薯芋柱盘孢
病原介绍:分生孢子盘生于叶两面,初埋生,聚生或散生,大小200 ~ 250(μm);分生孢子梗线形长圆柱状,无色,单胞,正直或略弯不分枝,大小20 ~ 25×2 ~ 2.5(μm);分生孢子针状,两端较圆或一端尖,正直或略弯,单细胞两端圆,无隔膜或具少数隔膜,无色,透明,大小37 ~ 40×2.5 ~ 3(μm)。为害薯蓣。
病原中文名:薯蓣柱盘孢
病原学名:Cylindrosporium dioscoreae Miyabe et S.Ito.
分类地位:真菌界半知菌腔孢纲黑盘孢目,柱盘孢属,薯蓣柱盘孢
病原介绍:分生孢子盘生于叶两面,初埋生,聚生或散生,大小200~250(μm);分生孢子梗线形长圆柱状,无色,单胞,正直或略弯,不分枝,大小20~25×2~2.5(μm);分生孢子针状,两端较圆或一端尖,正直或略弯,单细胞,无隔膜或具少数隔膜,无色,透明,大小37~40×2.5~3(μm)。为害薯蓣。
病原图:没有病原图信息!
寄主信息:
寄主中文名:山药
寄主英文名:
寄主学名:
侵染部位: 叶、茎
症状图:
病害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和蔓,植株下部叶片先发病,初生黄白色边缘不明显的病斑,后扩大,因受叶脉限制,呈不规则形或多角形,大小2 ~ 5(mm),后期病班四周变褐略突出,中间浅褐色,散生黑色小粒点,即病菌分生孢子盘。严重的病斑融合,致叶片穿孔或枯死。
发病规律: 病菌以分生孢子座或菌丝在病残体上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源,发病后又产生分生孢子,遇有适宜温湿度条件,经1 ~ 2天潜育,分生孢子即可萌发进行再侵染。该病一般于7月中、下旬开始发生,8月发生重,一直延续到收获。湿度大、多雨发病重。
预测预报:
病害分类: 真菌
防治办法: (1)实行轮作,避免连作。(2)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集中深埋或烧毁,减少初侵染源。(3)提倡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复合有机肥。(4)从6月初开始喷洒10%苯醚甲环唑(世高)水分散粒剂2000倍液或1:1:200~300倍式波尔多液、53.8%可杀得2000干悬浮剂800倍液、50%福美双粉剂500~600倍液,隔7 ~ 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
为害情况:
没有为害情况信息!
总体描述: 症状  又称山药白涩病、薯蓣柱盘孢褐斑病。主要为害叶片和蔓,植株下部叶片先发病,初生黄白色边缘不明显的病斑,后扩大,因受叶脉限制,呈不规则形或多角形,大小2 ~ 5(mm),后期病班四周变褐略突出,中间浅褐色,散生黑色小粒点,即病菌分生孢子盘。严重的病斑融合,致叶片穿孔或枯死。 病原  Cylirndrospoyium dioscoreae Miyabe et S. Ito. 称薯芋柱盘孢,属半知菌类真菌。分生孢子盘生于叶两面,初埋生,聚生或散生,大小200 ~ 250(μm);分生孢子梗线形长圆柱状,无色,单胞,正直或略弯不分枝,大小20 ~ 25×2 ~ 2.5(μm);分生孢子针状,两端较圆或一端尖,正直或略弯,单细胞两端圆,无隔膜或具少数隔膜,无色,透明,大小37 ~ 40×2.5 ~ 3(μm)。为害薯蓣。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分生孢子座或菌丝在病残体上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源,发病后又产生分生孢子,遇有适宜温湿度条件,经1 ~ 2天潜育,分生孢子即可萌发进行再侵染。该病一般于7月中、下旬开始发生,8月发生重,一直延续到收获。湿度大、多雨发病重。 无公害防治法  (1)实行轮作,避免连作。(2)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集中深埋或烧毁,减少初侵染源。(3)提倡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复合有机肥。(4)从6月初开始喷洒10%苯醚甲环唑(世高)水分散粒剂2000倍液或1:1:200~300倍式波尔多液、53.8%可杀得2000干悬浮剂800倍液、50%福美双粉剂500~600倍液,隔7 ~ 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
(责任编辑:WangQ)

上一篇:山药钉孢叶斑病

下一篇:山药斑枯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