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中心
数据仓库
当前位置:首页-数据仓库-病害

桑细菌性青枯病

作者:桑树 来源:Mulberry bacterial wilt 发表时间:2007-07-19 点击:
【字号:   打印
病害中文名: 桑细菌性青枯病
病害别名: 桑枯萎病 、 桑细菌枯萎病 、 桑瘟桑
病害英文名: Mulberry bacterial wilt
病原信息:
病原中文名:茄青枯劳尔氏菌
病原学名:Ralstonia solanacearum (Smith)Yabuuchi et al.、Pseudomonas solanacearum (Smith)Smith
分类地位:原核生物界薄壁菌门,布克氏菌属,茄青枯劳尔氏菌
病原介绍:菌体短杆状,单细胞,两端圆,单生或双生,大小0.9~2.O×0.5~0.8(μm),极生鞭毛1~3根;在琼脂培养基上菌落圆形或不正形,稍隆起,污白色或暗色至黑褐色,平滑具亮光。革兰氏染色阴性, 病菌能利用多种糖产生酸 , 不能液化明胶 , 能使硝酸盐还原。
病原图:没有病原图信息!
寄主信息:
寄主中文名:桑树
寄主英文名:white mulberry
寄主学名:
侵染部位: 整株
症状图:
没有症状图信息!
病害症状: 病株表现为青枯。有些桑株全株叶片尚保持青绿色就失水凋萎;有的从桑株上部或中部叶片的叶尖、叶缘处先失水,后变褐干枯或扩展至全叶。剖开根茎部皮层时,可见木质部具褐色条纹,严重时扩展到茎枝或根的木质部,木质部褐变或变黑,横剖病枝或病根,切口处可溢出白色菌脓。发病时间长的根部皮层呈湿腐状脱落,木质部变黑腐朽。
发病规律: 病菌在病部残体及混有病残体的肥料里越冬。翌春开始侵染桑树。主要靠带病苗木的嫁接和栽植传播,此外土壤、流水、采桑工具也可传播。该病发生在4~11月。7~9月为害重。幼桑较老桑受害重。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的桑园发病重。
预测预报:
病害分类: 细菌
防治办法: (1)严禁从病区引进桑苗。(2)选用抗毒4号、抗毒10号、湛26号、那38号、望月、越1、巡7、罗冲11等抗病品种。(3)加强田间管理,培育无病种苗,及时挖除病株,集中烧毁,病穴用生石灰进行土壤消毒。(4)药剂防治定植时用青枯病拮抗菌MA-7、NOE-104浸根,还可在发病初期喷洒或灌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3000倍液或86.2%氧化亚铜(铜大师)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47%春?王铜(加瑞农)可湿性粉剂700倍液、50%氯溴异氰尿酸水溶性粉剂1000倍液,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
为害情况:
没有为害情况信息!
总体描述: 症状  又称枯萎病、细菌枯萎病、瘟桑等。是广东新发现的细菌性维管束病害,系国内检疫对象。病株表现为青枯。有些桑株全株叶片尚保持青绿色就失水凋萎;有的从桑株上部或中部叶片的叶尖、叶缘处先失水,后变褐干枯或扩展至全叶。剖开根茎部皮层时,可见木质部具褐色条纹,严重时扩展到茎枝或根的木质部,木质部褐变或变黑,横剖病枝或病根,切口处可溢出白色菌脓。发病时间长的根部皮层呈湿腐状脱落,木质部变黑腐朽。 病原   Ralstonia solanacearum (Smith)Yabuuchi et al.称茄青枯劳尔氏菌,异名: Pseudomonas solanacearum (Smith)Smith,属细菌。菌体短杆状,单细胞,两端圆,单生或双生,大小0.9~2.O×0.5~0.8(μm),极生鞭毛1~3根;在琼脂培养基上菌落圆形或不正形,稍隆起,污白色或暗色至黑褐色,平滑具亮光。革兰氏染色阴性。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在病部残体及混有病残体的肥料里越冬。翌春开始侵染桑树。主要靠带病苗木的嫁接和栽植传播,此外土壤、流水、采桑工具也可传播。该病发生在4~11月。7~9月为害重。幼桑较老桑受害重。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的桑园发病重。 防治方法  (1)严禁从病区引进桑苗。(2)选用抗毒4号、抗毒10号、湛26号、那38号、望月、越1、巡7、罗冲11等抗病品种。(3)加强田间管理,培育无病种苗,及时挖除病株,集中烧毁,病穴用生石灰进行土壤消毒。(4)药剂防治定植时用青枯病拮抗菌MA-7、NOE-104浸根,还可在发病初期喷洒或灌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3000倍液或86.2%氧化亚铜(铜大师)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47%春?王铜(加瑞农)可湿性粉剂700倍液、50%氯溴异氰尿酸水溶性粉剂1000倍液,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
(责任编辑:WangQ)

上一篇:桑细菌性疫病

下一篇:桑污叶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