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害中文名: |
桑里白粉病 |
病害别名: | 桑里白背病 |
病害英文名: |
|
病原信息: |
病原中文名: | 桑生球针壳 |
病原学名: | Phyllactinia moricola (P.Henn.)Homma |
分类地位: | 真菌界子囊菌门核菌纲白粉菌目,球针壳属,桑生球针壳 |
病原介绍: | 菌丝体不分枝,纵横交错。分生孢子梗无色,具3~4个隔膜,顶端膨大成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多单生,无色,棍棒状,大小60~86×19~26(μm)。后期形成闭囊果,扁球形,直径183~283(μm),周边具针状附属丝5~18根,有时多至32根。闭囊壳内具子囊9~14个。子囊无色,圆形,基部有短柄,大小60~105×25~40(μm),内有子囊孢子2~3个。子囊孢子无色或淡黄色,单胞,椭圆形,大小30~49×19~26(μm)。 |
|
病原图: | 没有病原图信息! |
寄主信息: |
寄主中文名: | 桑树 |
寄主英文名: | white mulberry |
寄主学名: | |
|
侵染部位: |
叶 |
症状图: |
| 没有症状图信息! |
|
病害症状: |
多发生于枝条中下部将硬化的或老叶片背面,枝梢嫩叶受害较轻。发病初期叶背出现圆形白粉状小霉斑,后扩大连片,白粉严重时布满叶背,叶面与病斑对应处可见淡黄褐斑,后期白色霉斑中出现黄色小颗粒物,渐由黄变褐,最后变为黑色小粒点。即病原菌闭囊壳。 |
发病规律: |
病菌以闭囊果在桑树干或病叶中越冬,翌年条件适宜时,散出子囊孢子,随风、雨传播至桑叶上侵入,经8~10天潜育产生白色病斑,后产生大量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至晚秋形成闭囊壳越冬。发病最适温度22~24℃,相对湿度在30~100%范围内孢子均能发芽,相对湿度70%~80%最适。条件适宜时,成熟的分生孢子经2小时即发芽,形成菌丝,25℃经72小时又产生分生孢子,一批分生孢子脱落后,隔3~5小时又形成一批。气温低的山区较平地桑园易发病,地下水位低、春伐系、过于密植或缺钾桑园发病重。 |
预测预报: |
|
病害分类: |
真菌 |
防治办法: |
(1)选栽抗病品种一般叶片硬化迟的桑树品种较抗病。如湖桑7号、湖桑38号、弯条桑、花桑、梨叶大桑、新疆白桑等。(2)清洁桑园。秋冬季清理地面落叶、残叶用于沤制堆肥。(3)合理采叶,密植桑园要多次采叶。夏伐后要施足夏肥,注意增施钾肥,提倡施用桑树专用肥。(4)药剂防治冬季用波美40~50石硫合剂或50%硫磺胶悬剂500倍液喷树干、枝条。发病初期喷洒40%多?硫(好光景)胶悬剂600倍液或30%氟菌唑(特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12.5%腈菌唑乳油600倍液、3%多抗霉素(宝丽安)可湿性粉剂700倍液,隔10~15天一次,连喷2次。亦可用1%~2%硫酸钾或5%多硫化钡喷叶背,能抑制病害蔓延。对上述杀菌剂产生抗药性的地区,可改用40%福星乳油5000倍液。 |
为害情况: |
|
总体描述: |
症状 又称白粉病、白背病。分布在全国各植桑区。多发生于枝条中下部将硬化的或老叶片背面,枝梢嫩叶受害较轻。发病初期叶背出现圆形白粉状小霉斑,后扩大连片,白粉严重时布满叶背,叶面与病斑对应处可见淡黄褐斑,后期白色霉斑中出现黄色小颗粒物,渐由黄变褐,最后变为黑色小粒点。即病原菌闭囊壳。
病原 Phyllactinia moricola (P.Henn.)Homma 称桑生球针壳,属半知菌亚门真菌。菌丝体不分枝,纵横交错。菌丝匍匐于叶背,以吸器伸入寄主细胞摄取营养,叶面菌丝垂直长出分生孢子梗,无色,具3~4个隔膜,顶端膨大成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多单生,无色,棍棒状,大小60~86×19~26(μm)。后期形成闭囊果,扁球形,直径183~283(μm),周边具针状附属丝5~18根,有时多至32根。闭囊壳内具子囊9~14个。子囊无色,圆形,基部有短柄,大小60~105×25~40(μm),内有子囊孢子2~3个。子囊孢子无色或淡黄色,单胞,椭圆形,大小30~49×19~26(μm)。此外,有报道 Uncinula mori Miyake称桑钩丝壳,也是该病病原。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闭囊果在桑树干或病叶中越冬,翌年条件适宜时,散出子囊孢子,随风、雨传播至桑叶上侵入,经8~10天潜育产生白色病斑,后产生大量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至晚秋形成闭囊壳越冬。发病最适温度22~24℃,相对湿度在30~100%范围内孢子均能发芽,相对湿度70%~80%最适。条件适宜时,成熟的分生孢子经2小时即发芽,形成菌丝,25℃经72小时又产生分生孢子,一批分生孢子脱落后,隔3~5小时又形成一批。气温低的山区较平地桑园易发病,地下水位低、春伐系、过于密植或缺钾桑园发病重。
防治方法 (1)选栽抗病品种一般叶片硬化迟的桑树品种较抗病。如湖桑7号、湖桑38号、弯条桑、花桑、梨叶大桑、新疆白桑等。(2)清洁桑园。秋冬季清理地面落叶、残叶用于沤制堆肥。(3)合理采叶,密植桑园要多次采叶。夏伐后要施足夏肥,注意增施钾肥,提倡施用桑树专用肥。(4)药剂防治冬季用波美40~50石硫合剂或50%硫磺胶悬剂500倍液喷树干、枝条。发病初期喷洒40%多?硫(好光景)胶悬剂600倍液或30%氟菌唑(特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12.5%腈菌唑乳油600倍液、3%多抗霉素(宝丽安)可湿性粉剂700倍液,隔10~15天一次,连喷2次。亦可用1%~2%硫酸钾或5%多硫化钡喷叶背,能抑制病害蔓延。对上述杀菌剂产生抗药性的地区,可改用40%福星乳油5000倍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