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害中文名: |
散尾葵煤污病 |
病害别名: | 没有别名信息! |
病害英文名: |
Chrysalidocarpus sooty mold |
病原信息: |
病原中文名: | 茶烟煤菌 |
病原学名: | Fumago camelliae Shirai |
分类地位: | |
病原介绍: | 菌丝生在叶面,分生孢子梗暗色,分生孢子有纵横隔膜,常形成孢子链,暗褐色,顶生或侧生。 |
病原中文名: | 富特煤炱 |
病原学名: | Capnodium footii Berk. et Desm. |
分类地位: | 真菌界腔菌纲座瘤菌目,煤炱属,富特煤炱 |
病原介绍: | 菌丝呈串珠状 , 由褐色至暗褐色长方形细胞组成, 大小 7~10 × 3~6( μm)。 分生孢子器长颈烧瓶状 , 不分枝 , 数量比较少。假囊壳球形 , 无柄 , 无刚毛 , 子囊孢子褐色至黄褐色 , 具纵横分隔 , 大小为 14~24 × 10~15( μm)。 |
病原中文名: | 山茶小煤炱 |
病原学名: | Meliola camelliae (Catt.) Sacc. |
分类地位: | 真菌界子囊菌门核菌纲小煤炱目,小煤炱属,山茶小煤炱 |
病原介绍: | 菌丝体生在叶表,暗褐色,具分枝和附着枝,紧贴寄主,以吸器伸入细胞。子囊果球形,有刚毛,直径80~150μm,表面光滑或有瘤,壁暗褐色;子囊梨形,含子囊孢子2~4个;子囊孢子长椭圆形,暗褐色,多由4~5个等大细胞组成,大小16~18×5μm。 |
|
病原图: | 没有病原图信息! |
寄主信息: |
寄主中文名: | 散尾葵 |
寄主英文名: | cuban royal palm |
寄主学名: | |
|
侵染部位: |
叶 |
症状图: |
|
病害症状: |
叶面产生稀疏的黑色霉点,后扩展或融合为黑色霉层,逐渐加厚,严重时覆满全叶。 |
发病规律: |
以菌丝体、闭囊壳在病叶、枝条上越冬。翌年病菌由介壳虫、粉虱、蚜虫及风雨传播为害。棚室内养护的可连续为害。介壳虫、蚜虫分泌的蜜露对菌丝和子囊孢子的萌发有刺激作用,并供给菌丝营养所需,故受介壳虫、蚜虫为害的易发生煤污病。高温、高湿及通风透光不良,病害扩展迅速,发病重。 |
预测预报: |
|
病害分类: |
真菌 |
防治办法: |
(1)发现有介壳虫、粉虱、蚜虫等为害时,应及早喷洒40%氧化乐果1000倍液或12~20倍松脂合剂、波美10石硫合剂杀虫。(2)必要时喷洒50%甲基硫菌灵?硫磺悬浮剂800倍液或50%多霉灵(多菌灵+万霉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隔10天1次,连防2~3次。 |
为害情况: |
|
总体描述: |
症状 主要发生在叶上,初叶面产生稀疏的黑色霉点,后扩展或融合为黑色霉层,逐渐加厚,严重时覆满全叶,失去观赏价值。
病原Meliola livistoniae Yates 称蒲葵小煤炱和Meliola camelliae (Catt.)称山茶小煤炱,和 Capnodium footii Berk. et Desm称富特煤炱,均属子囊菌门真菌。无性态: Fumago camelliae Catt. 称茶烟煤,属半知菌类真菌。较常见。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以菌丝体、闭囊壳在病叶、枝条上越冬。翌年病菌由介壳虫、粉虱、蚜虫及风雨传播为害。棚室内养护的可连续为害。介壳虫、蚜虫分泌的蜜露对菌丝和子囊孢子的萌发有刺激作用,并供给菌丝营养所需,故受介壳虫、蚜虫为害的易发生煤污病。高温、高湿及通风透光不良,病害扩展迅速,发病重。
防治方法 (1)发现有介壳虫、粉虱、蚜虫等为害时,应及早喷洒40%氧化乐果1000倍液或12~20倍松脂合剂、波美10石硫合剂杀虫。(2)必要时喷洒50%甲基硫菌灵?硫磺悬浮剂800倍液或50%多霉灵(多菌灵+万霉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