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害中文名: |
散尾葵叶枯病 |
病害别名: | 没有别名信息! |
病害英文名: |
Chrysalidocarpus Phyllosticta leaf spot |
病原信息: |
病原中文名: | 假桄榔叶点霉 |
病原学名: | Phyllosticta caryotae Shen. |
分类地位: | 真菌界半知菌类腔孢纲球壳孢目,叶点霉属,假桄榔叶点霉 |
病原介绍: | 孢子器黄褐色,扁球形,1~2个孔口,有喙,大小110~300μm,高70~100μm,器壁厚,膜质。环痕式产孢,产孢细胞单胞,瓶形。分生孢子梭形,单胞无色,无油球,大小5~9×1.5~1.8(μm)。在PDA培养基上产生黄褐色色素。 |
|
病原图: | 没有病原图信息! |
寄主信息: |
寄主中文名: | 散尾葵 |
寄主英文名: | cuban royal palm |
寄主学名: | |
|
侵染部位: |
叶 |
症状图: |
|
病害症状: |
叶片上病斑形状不规则,边缘褐色至黑褐色,中央灰白色,较大,病健交界处明显。 |
发病规律: |
病菌以菌丝和分生孢子器在病部或随病残体在土中越冬,翌年从分生孢子器中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及淋水或雨水传播,南方一年内有3~4次发病高峰,北方进人雨季或在棚室内常有两个发病高峰,夏秋季雨日多发病重,北方冬季温室内湿度过大、棚温高发病重,室温15~35℃均可发病,25~30℃发病重。 |
预测预报: |
|
病害分类: |
真菌 |
防治办法: |
(1)发现病叶及时剪除。(2)调运时喷40%达科宁悬浮剂600倍液保护。(3)发病初期喷洒50%甲基硫菌灵?硫磺悬浮剂800倍液、50%百?硫悬浮剂500倍液、20%龙克菌悬浮剂500倍液。隔10天左右1次,防治2~3次。 |
为害情况: |
|
总体描述: |
症状 发生在叶面或叶缘。叶片上病斑形状不规则,边缘褐色至黑褐色,中央灰白色,较大,病健交界处明显。
病原 Phyllosticta caryot ae Shen.称假桄榔叶点霉,属半知菌类真菌。孢子器生在叶两面,初埋生或半埋生,黄褐色,扁球形,1~2个孔口,有喙,大小110~300μm,高70~100μm,器壁厚,膜质。环痕式产孢,产孢细胞单胞,瓶形。分生孢子梭形,单胞无色,无油球,大小5~9×1.5~1.8(μm)。在PDA培养基上产生黄褐色色素。该菌还为害棕榈、鱼尾葵。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菌丝和分生孢子器在病部或随病残体在土中越冬,翌年从分生孢子器中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及淋水或雨水传播,南方一年内有3~4次发病高峰,北方进人雨季或在棚室内常有两个发病高峰,夏秋季雨日多发病重,北方冬季温室内湿度过大、棚温高发病重,室温15~35℃均可发病,25~30℃发病重。
防治方法 (1)发现病叶及时剪除。(2)调运时喷40%达科宁悬浮剂600倍液保护。(3)发病初期喷洒50%甲基硫菌灵?硫磺悬浮剂800倍液、50%百?硫悬浮剂500倍液、20%龙克菌悬浮剂500倍液。隔10天左右1次,防治2~3次。
|